画卷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场景的更换 , 手卷如同电影胶片一般 , 连贯地呈现出似有动态的画面 , 将文章中的叙事转换为连续的视觉图像 。 此时手卷中的山水画有了情节的叙述 , 视觉的延展 。 乔仲常继承了李公麟素笔白描的文人画语言 , 在手卷上创作出画史中第一幅“东坡赤壁” , 也绘出了画史中第一个“影子” , 并让此图真正成为了手卷上流动的一次月光下的赤壁之旅 。
除了文本叙事 , 特定事件的叙事也是手卷画的重要内容 , 最著名的如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清王翚等所绘《康熙南巡图》以及历代各类的雅集图卷 。 这些画卷好比今日影视纪录片 , 为我们还原了那个年代真实的生活场景 。
追求极致的华丽
山水手卷中的叙事性往往与文本、特定场景联系在一起 。 五代始 , 山水画已渐渐从作为人物故事、建筑的背景中走出 , 自荆浩《匡庐图》起 , 不少五代两宋的山水画手卷逐渐以自然山水为主题 , 表达人与自然愈益亲密的联系 。 北宋是山水画的成熟期 , 无论是技法之丰富 , 取景构图的完备 , 已能将无尽的山水风光融入咫尺绢素之内 。 画家以笔墨色彩来格物、阐发理性的秩序与自然的多变 。 此时的山水不仅是自然状态、人格的化身 , 甚至成为了理想的家国象征 。
公元1100年19岁赵佶登基 , 年轻的宋徽宗开启了属于他的艺术新纪元 。 在徽宗倾力关心的翰林图画院中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 , 如李唐、朱锐、张择端 , 其中李唐的《江山小景》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以手卷的形式描绘了从自然到都市的繁华 , 这样的极致华丽是宋代院体山水画卷的主旋律 。 最能体现华丽之美的山水卷莫过于出自当时还未入画院 , 但已被徽宗视为“其性可教”并“亲授其法”的18岁少年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 。 此卷纵51.5厘米 , 横1191.5厘米 , 可谓真正的长卷 , 所绘千山万壑 , 峰峦起伏连绵 , 江河烟波浩渺壮丽 , 山林间有人物、飞泉、房舍、楼台、林木、花竹、渔舟、游船 , 远处岛屿相叠 , 汀渚绵延 , 水天相接 , 好一个理想中华丽光明的太平世界 。 山水是宇宙之大物 , 人在山林丘壑间游历是见不到山水之全貌的 。 山水画要将千里之景容纳咫尺绢素 , 唯手卷的形制才得以在有限之内展示无限的浩瀚 。
《千里江山图》的华丽先是表现在空间上 , 原先在纵向立轴中善于表现的“三远法”此时移至横向的手卷中且连续叠加出现:画者似以航拍般的高视点逐段绘出图景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并整合连贯 , 所以你会发现每一段空间都是丰富且独立完整的画面 。 全卷展开 , 群山浮于碧波之中 , 又似漂浮在宇宙间 。 其次就是青绿设色 , 昂贵的宝石蓝、孔雀石研磨而成的石青石绿色 , 披挂在具质感与造型的山体上 , 经历千年仍显出夺目的光泽 。 色阶的丰富、渲染的细腻 , 让青绿超越了晋唐装饰的平面效果 , 而进入了三维立体的视觉想象 。
在此画诞生前三年 , 徽宗皇帝画完了那件传世的《雪江归棹图》雪景山水手卷 , 此卷为水墨绢本 , 虽不足2米 , 但构图仍具宏阔的视角 , 极具魅力 。 徽宗将设色的精妙转化为墨色渲染 , 烘托出瑞雪丰年的光明和华丽 。 也许此后他正构思着另一幅更为绚烂的帝国山水长卷 , 王希孟的出现让徽宗有了实现这一想法的冲动与可能 。 于是《千里江山图》在徽宗的指点下 , 借这位天才少年之手绘出了心中期盼的极致华丽与光明 。
在阅读与回忆中创变
手卷上青绿的华丽 , 自元代开始渐渐褪色 , 这种褪色是洗去铅华后沉淀的颜色——不见浮世的华丽却留有历练后的层次 , 这是一种回忆的颜色 , 也是艺术家内心的自觉与独白 。
- |几何式山水画,萧云从绘《空亭松风》
- 乔仲常|品读山水画手卷时,我们读到了什么
- |品读|北湖葱兰
- 黄起凤|满纸烟霞,苍润古拙,黄起凤山水画欣赏
- 倪阳兴|问道烟雲——倪阳兴大写意山水画艺术鉴赏
- 陶渊明|惊蛰将至,冬虫惊醒,品读陶渊明的惊蛰之诗,感受温情满满的春日
- 美术家协会|山水画家尹建涛
- 品读|品读|家乡的雨
- 西游|《西游妖物志》:另类视角品读名著
- 翡翠|看!这些翡翠像张大千的青绿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