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刘琼:花与诗词的关系是一部审美的历史( 二 )


刘琼|刘琼:花与诗词的关系是一部审美的历史
本文图片

《花间词外》实实在在地写花和词的关系 。 所以 , 好多人问我《花间词外》这个书名 , 结构是“花间+词外”还是“花间词+外”?我说 , 是花间+词+外 , 里面有三个关键词 。 我觉得《花间词外》这个书名还是比较能够准确地表达书的内容 。 感谢这个书名 , 因为有“外”这一图谋 , 写作的时候我的笔自由了 。 恰好 , 我也希望借写这组文章表达自己对于散文写作的一些想法 。
散文写作要有创造性 , 无论是内容 , 还是文体 , 我们要能摆脱模式化写作 。 《花间词外》既不是一组标准的诗词鉴赏文章——有鉴赏但不是全部 , 也不完全是植物学栽培学文章——虽然写到一些植物学方面常识 , 也不完全是一个随笔感悟 , 还有很多学术和知识融入其间 。 我给自己提供了自由腾挪的空间 。
从古诗词写花的文字里面读出人和历史
Q
这个书 , 我越看越觉得写得非常有趣 , 您自由地出入很多领域 , 就是诗词、时令、节气这些 , 还有个人的经历 , 还有一些正史和野史 。 它们之间串联得特别自然 , 您的写法上 , 有哪些独到的体会?
刘琼:我写作的时候 , 有一个习惯 , 就是下笔比较晚 。 写专栏 , 我一般都是到截稿前三四天开始动笔 。 虽然没动笔 , 但我会一直在“酝酿” 。 跟写评论不一样 , 这种“酝酿”不是具体的思考 。 这本书出版后 , 很多人说读起来感觉有意思、爱读 , 我想 ,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它跟评论文章不一样 , 充满了意想不到、感性和跳跃的火花 。
这里面是创造性的文字 , 写的时候没有主题先行 。 比如说 , 写菊花 , 写之前会一直在思考 , 9月份了 , 按节气 , 菊花开了 , 关于菊花的诗词 , 最打动我的是哪一句?这个诗词不一定是最有名的 , 但一定是最打动我的 。 关键是诗词如何选择 , 包含了我的诗词鉴赏口味、标准 , 也还有伦理和道德的一点考量 。 这句诗词背后有没有故事 , 也是选择的一个潜在标准 。 除了写菊花的诗词之外 , 喜欢写菊花、跟菊花故事的诗人是谁?
当然 , 大家都会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 我自然也会想到这一句 , 所以 , 当我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时 , 并没有一个基本结构 , 比如第一段写什么 , 写谁 , 第二段写什么 , 写谁 , 也没有一定要用到哪些诗人的哪些词句 。 那样的话 , 在我看来 , 是设计好的写作 , 模式化 。 我的写作习惯是 , 写之前阅读和消化大量的资料 , 打开电脑开始写的时候 , 旁边是基本不放任何书籍 , 让自己心无挂碍地往下写 。 我认为 , 写作是记忆的唤醒、知识的唤醒 。 比如 , 我开始写“采菊东篱下”这五个字的时候 , 我的大脑里立刻想到的就是陶渊明、五柳先生和“不为五斗米折腰” , 想到桑落洲 。 所以 , 我就从桑落洲开始写 。 陶渊明当时写“采菊东篱下”的时候 , 是一个什么样的心境?他为什么能够写出这样的一首诗?过去读了很多关于这首诗的名家赏析 , 这些赏析文字都会储存在我的记忆中 , 成为知识点 。 一旦点燃引信 , 并急不可耐地往外窜 , 噼里啪啦 , 成为闪光点 。
刘琼|刘琼:花与诗词的关系是一部审美的历史
本文图片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 , 对这些知识点 , 我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 我会想 , 我们一直把陶渊明作为一个隐者来看 , 这首诗也表达了隐者之生趣 。 但是后面那一句“悠然见南山”更吸引我 。 “隐”也有很多种 , 比如说“大隐隐于市” , 隐在繁华当中 , 也是一种隐 。 还有一种归隐 , 陶渊明就是回到田园 , 回到桑落洲 。 这种“隐”既是价值观的选择 ,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 桑落洲位于湖北、安徽和江西三省交界之地 , 是魏晋时的军事要地 。 可以想见它的自然环境 , 人烟稀少 , 各种植被丰茂 。 南山就是庐山 。 所以 , 我自然而然地写到桑落洲 , 写到在桑落洲练书法的王羲之 , 写到与菊花有关的诗词和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