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名家侧影|“我为什么迷张炜?”( 二 )


其实多年来张炜一直在经营着这部大书 。 在完成那些相继问世的作品之余 , 他把全部时间、精力、心血都放在这部大书之中了 。 修改一直在进行 , 断断续续 。 2007年春天开始的这场修改 , 则是最大规模的 , 决定性的 。
还需要大刀阔斧 , 也不惜伤筋动骨 。 有一些部分要完全废掉重写 , 有一些部分要大改狠改 。 某几部的定稿 , 根本不是朋友看到的初稿样子了 , 好像完全是部新书 。 成书后朋友大为惊讶 , 想起曾经对这一部不抱希望的意见 , 惊叹张炜修改的力度是如此之大 , 难以想见 。 张炜倒对朋友当初的批评感怀不已 。 《你在高原》出版后 , 张炜在采访人员访谈中一再说道:“我的一些朋友称得上诤友 , 他们总是毫不留情地给我提意见——他们不管我的能力如何”“他们都把书稿往死里砸” , “只希望我花了这么多年 , 能写出一部极重要、甚至是杰作来才行吧” 。
不错 , 因为寄予了太大的期望 , 朋友才“把书稿往死里砸” , 有一些意见甚至达到了严苛的地步 。 朋友深知 , 对于张炜这样成就卓著、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念写作理念的作家 , 你的意见必须尖锐到深深地刺痛他 , 才能够让他重新审视他已经写下的作品 , 推翻他原来的某些有缺陷的构筑 。 “一切文学时期终了阶段必有一个衰微的时期;艺术腐朽 , 枯萎 , 受着陈规惯例的束缚 , 毫无生气……但问题不在于作家无知 。 相反 , 他的手段从来没有这样熟练 , 所有的方法都十全十美 , 精练至极 , 甚至大众皆知 , 谁都能够运用”(丹纳:《艺术哲学》) 。 艺术家最令人痛心的平庸即由此产生了 。 一味地喝彩、称道 , 对于一个正在修改自己作品的作家有百害而无一益 , 尤其是对于张炜这样的作家 。 正确的做法恰恰是反面 , 那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 不仅仅是对张炜个人 , 也是对文学事业 。 只有狠心打碎 , 才能够有望重组 。 文学界廉价的吹捧之风大盛时 , 至少朋友间还应该有一种真诚爱护的善意的尖锐批评 , “诤友”是最珍贵的朋友 。
张炜的朋友中不乏高士 , 也有“异人” 。 对“异人”的浓厚兴趣 , 张炜从写作之初 , 就一直保持下来 , “异人”在他的小说中占有了一个突出的地位 , 闪烁着浪漫诡异的光彩 。 来书院的“异人”有的自称是“喇嘛一转” , 曾经看见过巡海夜叉 , 记下了目睹异迹的年月时刻 。 张炜已经据此改造 , 写进了《你在高原》 , 尽管他很怀疑“异人”是不是真的看见过巡海夜叉 。 超自然世界无疑是存在的 , 可是它存在于自然人不能目击的空渺处 , 可以呈现于小说的荒诞不经 , 不应该出现于现实的言之凿凿 。 “异人”还讲过考八级锻工的考法 , 一个铁蛋子放在钢板上 , 一锤砸下去 , 铁蛋子原地不动 , 就算合格了 , 可以晋级 。 有朋友不相信 , 说 , 那得多少腿?有多少腿铁蛋子飞起来也砸断了 。 有才华横溢的朋友画一漫画 , 题为《考级》 , 一个考工正要举锤砸向铁蛋子 , 一人腿上缠着绷带 , 拄拐而来 , 伸手阻止 。 看了漫画 , 张炜忍不住呵呵发笑 , 笑过以后 , 又认真地解释:铁蛋子上是拴了链子的 , 砸飞了也砸不到腿上 。 又一层幽默激起又一阵笑声 , 不知道在张炜未来的作品中 , 砸铁蛋子考八级锻工会怎样出现 。
张炜谦虚而又自信 。 他当然不会盲目听从 。 来自朋友的方方面面意见 , 有的一致 , 有的相左 。 一致的相左的 , 他都会仔细甄别 , 用心斟酌 。 他自然清楚《你在高原》在他构筑的整个文学天地中所占的地位 。 想一想 , 那的确是伟岸壮美的:连绵高原 , 有《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等姿态各异 , 点缀其间 , 像齐烟九点 , 云蒸霞蔚 。 然而那需要巨大的劳动去实现 。 才情并不可靠 , 才力方是靠得住的 。 重要的是不能惜力 , 不能靠才情挥洒 , 一挥而就 , 而要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过去 , 全力以赴 。 标高绝不能降低 , 即便十部不能够全部达到最高标准 , 至少要有四五部达到《家族》的高度 , 有几部在水平线之上 , 掉下水准的绝不能有 。 其实可树为标高的还有《柏慧》 。 1995年问世的《柏慧》 , 简直也可以纳入《你在高原》 。 那通篇倾诉 , 可以作为这部大书的一篇总序 , 置于卷首 。 葡萄园 , 梅子 , 柏老 , 03所……还将在此后的书中出现 。 那种忧愤 , 那种彻痛 , 不眠的长夜 , 澎湃的思潮 , 还将贯穿此后的整部书中 。 《柏慧》着实开了一个口子 , 导出了此后的浩浩长河 。 《柏慧》好像一个预言 , 一个序曲;巨大的证实 , 雄浑的交响 , 尚在后头 。 徐福东渡的古歌 , 将在整部大书中一再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