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名家侧影|“我为什么迷张炜?”( 七 )


《你在高原》的问世 , 是张炜文学生涯中的华彩乐章 。
看看张炜巨大的作品产量 , 自然会惊叹他的才华;可是看到了他每日的写作状况 , 才会明白才华并不是最主要的 , 最主要的是劳动 , 是勤奋 。 十八九年前 , 《古船》《九月寓言》业已面世 , 张炜曾经私下自我评价说 , 他的才华不是一流的 , 他的勤奋则是一流的 。 张炜的才华是不是一流的 , 姑且不论 , 才华存在于作品中;张炜的勤奋确乎是第一流的 , 他自己没有高估 。 他在生命的中年 , 已经成就了好多人终其一生也完成不了的巨大业绩 , 一千二百多万字的作品 , 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 。 没有第一流的勤奋 , 没有日复一日辛勤的劳动 , 绝不可能 。 英国作家毛姆也曾作过自我评价 , 说他不是一流作家 , 但他是二流作家前排的;然而毛姆评价别的作家 , 却说过一流的话 。 他在评价巴尔扎克的时候曾说 , 高产的作家不一定是伟大作家 , 而伟大作家必定是高产的 。 近一个时期以来 , 巴尔扎克在中国文学界的影响、评价有些式微 , 可是 , 抚摩着书架上山峰一样连绵的《人间喜剧》 , 再读一读巴尔扎克传记 , 看看巴尔扎克是怎样写作劳动的 , 就会很自然地感佩起来:这是个伟大的作家 。
劳动 , 勤奋地劳动 , 每日劳动 , 像勤苦的农夫 , 晨起而作 , 耕耘在他心爱的土地上 。 巴尔扎克每天半夜开始写作 , 那违背了生命的规律 , 巴尔扎克未得长寿 , 与此不无关系 。 张炜遵循着生命运动的规律 , 作息有常 , 上午写作 , 那正是日出蓬勃蒸蒸向上的时辰 。 需要守常 , 需要守静 , 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 不能干扰上午的写作 。 连电话也不打 , 书院内必要的交流 , 只发个手机短信 。 有时候下午也会写上一个半钟头 。 一天的写作任务完成 , 才可以放松下来 , 处理一下杂务 , 读读书 , 回复一些信件 。 这样的写作状态 , 张炜是从年轻时定下了规矩 , 延续下来的 。 这就是那浩浩长河一般滚滚而来的作品产生的原因了 。 胶东民间有言:“不怕慢 , 就怕站 。 ”每天都不辍步 , 一步一步向前走 , 才有可能走远 , 有可能登高 。
也不是闭关自修 , 书院本是讲学访修之地 , 海内外来访频繁 , 张炜都会热情接待 。 “万松浦—湾园国际诗歌艺术节” , 英国诗人步下班机 , 直达书院 。 开幕式上 , 张炜胸佩红花 , 热情致词 , 说英国朋友今晨刚下飞机 , 真正是“喜从天降” 。 张承志从北京来 , 张炜和朋友在书院等候至午夜 。 雪亮的车灯照亮了那边的松林 , 车子停下 , 张炜打开车门 , 张承志下了车 , 沙哑的声音低低地叫一声张炜 , 跟张炜轻轻拥抱 。 朋友为他们的深情感动 , 眼眶一热 。 西藏作家团抵达书院已近黄昏 。 座谈会亮灯召开 。 张炜换上了洁新的衬衫 , 笑脸蔼蔼应对来自国内最远处的作家访问团 。 河北作家团在西藏团离去一周后到来 。 座谈会上 , 张炜侃侃而谈 , 讲写作中警惕时间线型思维的危险 , 讲写作中消失的分号 。 其时 ,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正在紧张的评选中 。 祝酒时 , 河北作家真情祝愿《你在高原》获奖 , 张炜笑一笑说 , 得不得奖并不是最重要的 , 最重要的是把作品写好 。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季 , 书院北边的海滩上 , 人夜时游人如织 , 半空中有灯光游走 , 张炜说那大概是“孔明灯”吧 。 三国时诸葛亮被司马懿兵困平阳 , 诸葛亮发明出“孔明灯”放飞求救;后代人放飞孔明灯 , 则是祈福了 。
如果放飞“孔明灯”能够为人间祈来福祉 , 那么 , 万松浦书院放飞的精神之灯 , 也该能为现代人祈福祷祥 。 那是我们今天的写作最终的目的;离开了整个人类的幸福安宁 , 一切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