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这种推理小说,一说类型就已经泄底了

推理小说有一个特点——在所有类型文学中 , 它常常能引起讨论 , 甚至争论 。 和言情、武侠、科幻等其他类型讨论点大多集中在人物塑造、作者文笔等小说技法层面不同 , 关于推理小说的讨论 , 更多地被集中在“推理”上 , 而且几乎每一本新书都会带来崭新的讨论点 。
这个诡计可行吗?作者用了哪些误导的手法?这个模式是不是借鉴了另外一本?同样的谜面 , 这两本哪一个手法更精妙?……
这样热烈的讨论有时甚至比小说更加精彩 , 很多推理小说也因为书评人的文章而被发现隐藏的价值 。 但是 , 这种讨论旁人很难介入 , 只能限于小范围 , 甚至三两人之间 , 只因为一个原因——怕泄底 。
由于推理小说的特殊性 , 如果要讨论一本书 , 那么必须得先看过 , 不然交流只能限于背景设定、人物设定等小说范畴内 , 真正决定一本推理小说质量的核心诡计 , 则无法触碰 。
推理小说书评撰写的难点也在于此 , 要么索性在标题写明“泄底慎入” , 要么写每个字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 或者旁敲侧击浅聊一下类型和风格 , 有阿婆遗韵、社会派最高杰作云云 。
这其中 , 有一种推理小说 , 却连它是什么类型都不能说 。 因为一说 , 就直接泄底 。
下文要探讨的就是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叙述性诡计 。
撰文丨陆烨华(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01
什么是叙述性诡计?
关于叙述性诡计 , 通常的定义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 , 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 , 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 , 让读者产生难以形容的惊愕感 。
我们知道 , 所有推理小说都会尽可能地让真相出人意料 。 为了实现最后的惊愕感 , 之前小说中所铺垫的细节、刻意的隐瞒都是必要的 。
——没错 , 推理小说虽然讲究公平 , 在书中把侦探和读者放置在同一认知范围内进行对弈 , 但仍然需要“刻意的”隐瞒 。
大多数推理小说会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 , 如记录福尔摩斯破案故事的华生医生 , 这一叙述方式自爱伦·坡的《莫格街的凶杀案》诞生以来就反复被沿用 。
这种叙述方式的优点 , 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华生是读者的反馈” , 在见到匪夷所思的案发现场时 , 华生会帮读者感到震惊 , 在侦探故弄玄虚的时候 , 华生会替读者问一些问题 , 甚至他还会针对案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 , 而这部分解释就是读者最容易想到的 。 常人与神探思维之间的那一座桥梁 , 就是“华生们”的作用 。
侦探|这种推理小说,一说类型就已经泄底了
文章图片

《神探夏洛克》(2010)剧照 。
但事实上 , 以第一人称叙述侦探故事 , 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 就是隐瞒真相 。
作者是全知的 , 在写下小说第一个字的时候 , 案件的真相就已经了然于胸 , 所以作者最好不要以第三人称(上帝视角)来进行写作 , 因为在涉及关键信息 , 包括谋杀发生的当下 , 他无法完整描述出来告诉读者 。 这势必会造成“刻意的隐瞒” , 而采用第一视角 , 这种隐瞒就有理由了 。
可以这么说 , 在真相揭晓之前 , 作者是完全站在凶手那一方的 。 凶手做了很多事情才将自己隐瞒起来 , 作者做的就是对此沉默 , 直到侦探发现后才揭晓 。
所以 , 隐瞒信息、让读者感觉意外 , 是所有“有犯罪者存在”的小说共有的特点 , 并不是叙述性诡计所独有 。 那么 , 在上文提到的定义中 , 将叙述性诡计和其他推理小说区分开来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呢?就是第一句——“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