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 , 人天生就喜欢躲藏 , 渴望消失 , 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何况 , 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 , 我们不就是躲得好好的 , 好到连我们自己都想不起来曾经藏身何处?”
电影《阳光普照》里 , 阿豪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 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故事背后其实站着一位小说家的原型 , 他就是袁哲生 , 袁哲生的这段话写下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怅然所失 。
《阳光普照》男主角许光汉在采访中也提到过 , 在进入《阳光普照》的剧组前 , 他被要求读台湾作家袁哲生的短篇小说集《寂寞的游戏》 。 《寂寞的游戏》里的细节和气质 , 在《阳光普照》中常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文本 。
袁哲生是中国台湾地区已经隐没的文学流派“内向世代”代表作家 , 这个流派的作者深受华语文学爱好者的喜欢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文学在解严、解构、性别论述、激烈本土化的浪潮中 , 台湾文学却有一道伏流是内向的转折 , 被归于“内向世代”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还有:黄启泰、邱妙津、赖香吟、骆以军、黄国峻、童伟格等 。
他们继承了现代派的传统 , 并为中文小说创作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内在风景” 。 但是 , 在短短时间内 , 这批作家中有多人或自杀或退出文坛 , 这不由令人怀疑他们的文学风格与命运有内在的联系 , 这是文学的悲剧 , 也是一个耐人深思的谜题 。
在39岁那年 , 进入不惑之年的前一年 , 袁哲生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他的朋友对此总是感到惊讶 , 因为在他们心中 , 袁哲生大抵算得上是个幽默爱开玩笑的人 。
与袁哲生常被相提并论的是黄国峻 , 他们是朋友 , 也一同被归为台湾的“内向世代” , 张大春评价袁哲生和黄国峻是“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 。 黄国峻在32岁就自杀去世 , 他去世后 , 袁哲生写了一篇悼念他的文章叫做《偏远的哭声》 。
他们的英年早逝 , 成为读者们的一件憾事 , 但对其作品的关注与研究并未断绝 。 生命虽已逝去 , 但意识转化为文字得以存续 , 这或许算是写作对于作者的一种补偿 。 我们也只能在他们留下的这几部作品中 , 不断地去探索他俩的灵魂 。
他们写尽宇宙尽头的孤独 , 绝对冷峻且不动声色 。 读他们 , 仿佛遥远的另一方就有人在窥探你的内心 , 而且精准到令你诧异 。
本文图片
《送行》 袁哲生
2005年 , 宝瓶文化为袁哲生出版纪念文集《静止在:最初与最终》;如今简体版《送行》面世 , 不只是一场纪念 , 更是一种传承 , 让这位小说家重新被认识 , 让他的作品不断被重读 。
【袁哲生|8本书写尽宇宙尽头的孤独,绝对冷峻且不动声色】《送行》中除了收录袁哲生已经绝版的首部作品《静止在树上的羊》和未发表小说《温泉浴池》 , 更邀请台湾小说家童伟格为新版作序 。
在《送行》中 , 我们可以看到袁哲生用一种“轻短俏皮、厚积薄发的小说阅读术”去诠释沈从文、汪曾祺、海明威等经典作者;也会看到他书写出风格不同于小说的散文 , 谈论爱情滋味、服役经历与日常生活 。 袁哲生在小说之外的创作面向与内心世界 , 都珍贵地保存于本书 。
对袁哲生来说 , 写作就是用一种深情的方式跟这个世界说再见 。 在《送行》里 , 他阐述过个人的创作理念 , 以“收音机、温度计、灵媒、乩童”等关键字说明何为小说家 , 用“招魂、通灵”解释写作这项技艺 。 这些答复 , 为人打开新的视野 , 让以后的读者与创作者去往更远的地方 。
- 小说_文化|文学与影视,携手开拓新境界(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 |作家彭家河:用散文书写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 中国|文学与影视,携手开拓新境界(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 观众|文学与影视,携手开拓新境界(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人世间》热播的启示
- |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 三星堆|【聚焦三星堆】陈立基:半生书写千古历史
- 形式|艺术呈现竞技体育的魅力(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 篇目|岁月如歌 深情如故
- 历史|李舫书写《大春秋》:从诗词中探寻文化景观
- 黔南|用心教育学考研|22教育学考研复试简历书写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