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五日帖|故宫院刊|谢安《八月五日帖》源流考( 六 )


八月五日帖|故宫院刊|谢安《八月五日帖》源流考
文章图片
〔图十〕宋拓《宝晋斋法帖》 卷后印章
当然 , 私家刻帖与坊刻法帖并非泾渭分明 。前者或因社会需求转为商业目的而拓制 , 甚至将原石售与别家 , 这样的情形并不罕见 。至于经过原帖主默许 , 或擅自进行的坊间翻刻 , 在法帖出版中早已盛行 。但是区分以上两类法帖 , 有助于在具体历史情境中探讨法帖的特殊社会功能及传播途径 。
正文所讨论的另外两部丛帖《馀清斋帖》和《戏鸿堂法书》 , 恰好代表了上述两类法帖在晚明文化背景中的复兴与转型 。《馀清斋帖》帖主吴廷以自己的家藏法书墨迹摹刻入石 , 其目的显然不是营利 , 而是积累所谓“文化资本” , 体现了明末江南地区富商收藏者与文士的互动 。《戏鸿堂法书》的出版则包含了复杂而吊诡的因素 。一方面 , 由董其昌这样的文化权威亲自参与审定 , 以董氏“家刻”的面目出现 , 俨然是精英文化圈所独享的“限量品” 。另一方面 , 其求大求全的编撰方针、对内容的随意删改以及市场化的发行渠道 , 则与晚明通俗小说、戏曲、诗词选本、日用类书的商业出版如出一辙 。《戏鸿堂法书》发行不久之后 , 又有海宁陈氏所刻《玉烟堂帖》(1612年)等更大型的丛帖出现 。其中的《八月五日帖》翻刻自《戏鸿堂》本 , 且干脆删去谢安官衔 , 以保持卷中体例一致 , 并且按年代编入“六朝法书”部分 , 俨然后世“书法全集”的雏形 。这一类的丛帖流行坊间 , 遂成为传播书法视觉形象、塑造书法经典乃至书法史观的重要渠道 。
附记:本文的写作缘起于与韩文彬教授就故宫博物院藏《谢安行书中郎帖》的多次讨论 , 修改时承蒙匿名审稿专家提供宝贵意见 , 特此致谢!
八月五日帖|故宫院刊|谢安《八月五日帖》源流考
文章图片
[附表一] 文中讨论《八月五日帖》各本单字字形对照
(本文首刊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年第3期 , 原题为《谢安〈八月五日帖〉源流考》 , 作者薛磊(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艺术学院) 。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 原文注释从略 。)
作者:薛磊
(_本文原题是:故宫院刊|谢安《八月五日帖》源流考)
(责任编辑:林雨晴_NBJS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