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德化白瓷:瓷白似雪又似月 似与不似都奇绝

“千年古县”德化位于福建省的中部 , 泉州市西北部 , 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 。 由于地处戴云山区 , 盛产优质的高岭土 , 而且林木河溪密布 , 天然的良好原料和资源条件为德化窑火千百年生生不“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德化窑历代的陶瓷烧制规模庞大、分布广阔 , 无论是人口密集的城关还是偏僻的山野 , 都能发现不少古瓷片和古瓷窑的遗址 。
德化陶瓷的发展阶段 , 可以用“始于夏商、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来概括 。 宋元时期 , 以青白瓷、白瓷为主的德化陶瓷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行销海外;明清时期 , 德化窑烧制出“温润如玉、洁白如雪、胎薄如纸、其声似磬”的白瓷 。 这批白瓷代表了当时全国最高工艺和技艺水平 , 随后更是闻名于世 , 素有“中国白”“欧洲白瓷之母”等美誉 。
近日 , 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正式开幕 , 展览持续到5月25日 。 据悉 , 广州博物馆藏有明清时期德化白瓷近300件 , 本次展览从中精选出134件作品 , 分为“妙手生花·佛教塑像”“博雅好古·陈设器用”“茗香酒酣·饮食器皿”“怡情翰墨·文房雅意”四个部分 , 展现德化白瓷的独特魅力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掠影 。
德化白瓷|德化白瓷:瓷白似雪又似月 似与不似都奇绝
本文图片

“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开幕 。梁信 摄
【德化白瓷|德化白瓷:瓷白似雪又似月 似与不似都奇绝】人间巧艺夺天工
德化白瓷最大的特色有二:一是雕塑工艺 , 二是瓷土特性 。
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种类多样 , 从形制上可分为人物瓷塑、陈设供器、生活用具和文房用品四大类 。 而人物瓷塑尤其是宗教俑像 , 更是德化瓷器中最具特色的一大品类 。
踏入展览的第一部分 , 第一件映入采访人员眼帘的作品 , 是一座德化窑白釉瓷鲤鱼观音像 。 这座观音像双目低垂 , 神情温婉慈悲 , 左手提着裙摆 , 右手提起鱼篮 , 赤足立于莲花台 , 显示出庄重优雅的美态 。 裙裾之间繁复的衣褶、身上的璎珞珠链等复杂的细节 , 也被匠师一一仔细刻画 。 德化瓷器如象牙般温润纯洁的白色 , 衬托着雕像圣洁、慈爱的气质 , 展现了塑像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神韵 , 让人一见难忘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研究人员对德化窑传统工艺调查研究并结合窑址出土标本分析发现 , 要制作出如此栩栩如生的瓷像 , 匠师通常要先制作块状的模具 , 将粘土手动压入这些块状模具中 , 塑造出雕像的主体 。 然后再分步骤为头饰、服装等细节分别制作模具 , 最后用镶嵌或雕刻等方式粘合在雕像上 , 一尊形神兼备的雕像才算完成 。
而除了这件观音像以外 , 展览第一部分“妙手生花·佛教塑像”还展示了多件明清时期的达摩、文昌帝君等佛道人物的瓷塑 。 这些德化白瓷雕像的共同特点是吸收了闽南一带泥塑木雕等传统工艺 , 展现出中国佛教文化世俗化之后的创造性塑形 。
值得一提的是 , 明清两代德化瓷雕名家辈出 。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瓷圣”何朝宗继承并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各种流派的创作手法 , 结合雕塑艺术与德化白瓷的细腻质地 , 创造了独特的“何派艺术”闻名海内外 。 他不仅是塑造人物 , 更是为雕塑注入灵魂 。 业内藏家曾点评道 , 何朝宗的雕塑观音“以陶瓷之脆性 , 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 , 表现肌肤之温润;德化白瓷堪称一绝 , 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