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哥舒玺思:荷兰语《红楼梦》翻译为何历时13年?
中新社荷兰莱顿3月27日电 题:荷兰语《红楼梦》翻译为何历时13年?
——专访荷兰翻译家哥舒玺思
中新社采访人员 德永健
文章图片
2021年11月 , 荷兰语全译本(120回)《红楼梦》正式出版 。 这部中国文学巨著 , 终于有了与其地位匹配的荷兰语译本 。
三位荷兰翻译家哥舒玺思(Anne·Sytske·Keijser)、马苏菲(Silvia·Marijnissen)、林恪(Mark·Leenhouts)为此整整翻译了13年 , 最后与读者见面的译本分四卷装订 , 厚达2160页 。
译本面世后引发荷兰学界和媒体关注 , 多家荷兰媒体刊发报道或撰写书评 。 近日 , 哥舒玺思在任教的荷兰莱顿大学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娓娓道来13年的翻译历程 , 乃至荷兰语全译本《红楼梦》对于向荷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
文章图片
荷兰语全译本《红楼梦》4卷封面 。 中新社发 哥舒玺思供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外界可能很好奇 , 为什么花了13年时间才完成翻译?翻译时最难的地方是什么?最有趣的地方呢?
哥舒玺思:其实我们不是13年一直从事《红楼梦》的翻译 , 我们都有本职工作 , 我是荷兰莱顿大学的老师 , 马苏菲和林恪这些年不仅翻译《红楼梦》 , 也翻译了很多其他作品 。
翻译工作花这么长时间 , 因为首先我们要想办法把《红楼梦》的语气翻成合适的荷兰语 。 《红楼梦》的对话很多 , 而且很有趣 , 很吸引人 , 里面还有很细的东西 , 可以从中感受人物性格 。 所以 , 有时候可能意思已经翻出来了 , 但是读起来总觉得缺点什么 , 不够生动 , 不够生活化 , 感觉语气翻得不合适 。
比如“您”这个词 。 荷兰语中也有“您” , 但只表示“尊敬” , 不表示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 而在《红楼梦》中 , “您”的语气很多变 , 按理说袭人是贾宝玉的丫鬟 , 应该用“您”称呼贾宝玉 , 但以她和贾宝玉的亲密关系 , 她绝不会用“您”称呼贾宝玉 , 但她一定会用“您”称呼王熙凤 , 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区分人物关系 , 把不同的语气翻译好 。
翻译《红楼梦》还要了解很多文化背景 , 这个过程让我们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 , 收获特别大 。 比如书里提到中药 , 翻的时候要读中医相关书籍 , 了解这些中药到底指什么 , 明白为什么贾宝玉说女孩不应该吃某种药 , 应该给男孩吃才对;又比如翻到大观园 , 我们学到很多特别有趣的中国建筑知识 , 然后带着这些知识去参观格罗宁根(荷兰北部城市)附近的中国花园 , 就发现里面的设计很有意思 。
文章图片
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北京大观园 。 中新社发 草木 摄
另外 , 《红楼梦》里的一些东西荷兰语没有相应词汇 , 翻译的时候要“发明”一些词 。 比如“炕” , 荷兰没有“炕” , 没法翻译 , 我们觉得荷兰语应该接受这个词 , 所以只在书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进行了注释 , 然后就直接音译为“炕” 。
至于书里的人名 , 主人的人名没有翻成荷兰语 , 仆人的人名翻成了荷兰语 。 其中最难翻的是“袭人” , 我们琢磨了三年时间;这个名字要翻成荷兰语里听起来很漂亮、也很吸引人的名字 , 说起来还要好听 。 有时一个人觉得可以 , 但其他两个人觉得不行 , 只有三个人都同意才能放到书里 。
- 危难|中国吉林网特别“战疫”海报④拼尽全力守护你
- 穿衣搭配|500万人涌向体制内,上亿人灵活就业:中国年轻人就业两极分化
- |史话新疆(22)|东西方交流划出的文明花火——楼兰
- 考古学|赵燕姣:从考古看早期东西文化交流
- 应届生|中国工商银行公开招聘8000余人,六险一金待遇佳,应届生不容错过
- |钱币赏析:《常平五铢》北朝钱币之一 中国古泉的华美乐章
- 符号里的中国|《符号里的中国》—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 侯恩宠|民间故事:他和判官成为酒友,判官让他吃坟头上的东西,考上举人
- 皇家|【中国读本里的魅力中国】苏州园林(4)——苏州园林的历史
- 中国|我市30余种图书期刊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