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 , 朱氏父子二人的关系有四重隔阂 。
第一重隔阂 , 父亲推崇“封建大家长式”的教育 , 从小就对朱自清严格管教 , 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 。
第二重隔阂 , 父亲娶了好几房姨太太 , 甚至因为两位姨太太的争风吃醋而丢了官职 , 导致家庭陷入困顿 。
第三重隔阂 , 父亲经常无端为难儿媳武钟谦 , 导致温婉娴静的儿媳也忍无可忍 , 回了娘家 , 朱自清弄清事实后 , 亲自接回了妻子 , 同时与父亲的关系越加生疏 。
第四重隔阂 , 父亲绕过朱自清 , 私自领取了朱自清的薪水 , 这是摧毁父子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 失望至极的朱自清带上妻儿愤然离开扬州去到宁波任教 , 彻底摆脱了父母的管制 。
直到1925年左右 , 朱鸿钧给朱自清写信 , 说:“今日举箸提笔 , 多有不便 , 唯膀子疼痛厉害 ,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已 。 ”朱自清想起父亲 , 不禁泪流满面 , 于是写下《背影》 。
3年后 , 30岁的朱自清以《背影》为书名 , 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散文集 。 此时年逾六十的朱鸿钧从报纸上看到这篇散文 , 当即老泪纵横 , 伏案痛哭 , 至此父子之间冰释前嫌 。
也许人到中年 , 自己成为了父母 , 才会发现至亲已经慢慢老去 , 陪我们的时光终究是不多了 , 年轻时的隔阂 , 终究化成了内心的不忍 , 而那些关于对错的争执 , 也慢慢变得不再重要 。
人到中年 , 若还有机会两代人对坐闲谈 , 已经是幸运至极的事情 。 《背影》诉说的 , 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
▲点击上图 , 了解图书详情
2
作为丈夫 ,《给亡妇》背后
是中年丧妻的伤痛
朱自清一生共有两段婚姻 , 他的第一任妻子武钟谦 , 在两人相伴12年之后 , 因为肺病而撒手人寰 。
在《给亡妇》里 , 朱自清细致地记录了两人相处的日常 , 在盛赞妻子作为母亲、妻子的美德的同时 , 中年丧妻 , 痛失所爱的苍凉之意也萦绕笔端 。
文章图片
【背影|再读朱自清,一定要读一读他的“中年感”】朱自清、 武钟谦和他们的儿女
他知道孩子和自己就是妻子的全部:“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 , 你在时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 , 想来还如此的 。 ”
他遗憾欠妻子的债最终是没办法还了:“你换了金镯子帮助我的学费 , 叫我以后还你 , 但知道你死 , 我没有还你 。 ”
他叹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最信任的人:“我也只信得过你一个人 , 有些话我只和你一个人说 , 因为世界上只你一个人关系我 , 真同情我 。 ”
最后 , 他还不忘宽慰妻子 , 说自己会尽心尽力养育孩子:“我想告诉你 , 五个孩子都好 , 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他们 , 让他们对得起死了的母亲 。 ”
从少年走到中年 , 夫妻两人之间早已生出了深深的亲情牵绊 , 双方互相陪伴 , 彼此慰藉 , 早已难分彼此 。
朱自清怀念亡妻 , 也深深地为自己让妻子付出了太多而羞惭 。 这一切复杂的情绪 , 都被他写进了《给亡妇》这篇散文中 。
3
作为父亲 ,《儿女》背后
是深深的愧疚与自省
在《儿女》这篇散文中 , 朱自清回顾了自己做父亲的经历 。
他写到:“我结婚那一年 , 才十九岁 。 二十一岁 , 有了阿九;二十三岁 , 又有了阿菜 。 那时我正像一批页码 , 哪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 , 辔头和缰绳?”
所以 , 一开始他是个不合格 , 甚至是糟糕的父亲 。
- 随笔|为《荷塘月色》一辩
- |经典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卡夫卡的名著《城堡》,值得一读再读
- 司法|又到一年清明时·思念那些远去的背影
- |再读《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一则详解
- |清明节特刊《人间永忆》丨张辉忆好友张波:永恒的背影 微风的叹息
- 论语|再读《论语》|“或问禘之说”一则详解
- |再读《论语》|“夏礼,吾能言之”“禘自既灌而往者”二则详解
- 夏明亮|我省作家夏明亮传记文学《朱自清的朋友圈》出版
- 厦门|泉州:每一个背影 都在向前
- 车后|泉州:每一个背影 都在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