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文就是一种人格 。
——梁秋实
中年人的崩溃 , 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 就犹如山体的崩塌 , 一开始只是轻微失衡 , 滚下细小的石子儿;接下来是局部垮塌 , 也并不引人注意;直到某一天 , 忽然被某件事情引爆 , 轰隆一声炸开了 , 当你听到声音回头看的时候 , 已是一片废墟 。
就像《小欢喜》里黄磊饰演的方圆 , 年过四十 , 上有老下有小 , 老人需要赡养 , 孩子的教育和房租也都要花钱 , 但忽然有一天 , 他被公司通知“下岗”了 。
失业以后 , 他总对家人说“没事”“没事” , 只有在喝醉以后 , 心理防线才一下子崩溃了 , 抱着老婆痛哭流涕:
“我从小就想当一个武侠 , 仗剑走天涯 , 我得当个令狐冲、张无忌 , 再差也是郭靖……谁想到 , 成了个岳不群了呢我!”
文章图片
中年人的世界里 , 本就没有“容易”两个字 。 那些崩溃的瞬间 , 也被我们以各种形式反刍和消解 , 最终锻造成笑对人生的铠甲 。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 , 更是如此 。 他们通常把写作当成是消解情绪、向内审视、向外释放的一个完整过程 。 而作为读者 , 我们有幸也可以从他们的文字里得到共鸣 , 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
看这样的文章 , 就犹如身处四月的阳光下 , 新生的柳枝在微风里轻拂 , 两个同样苦闷或者烦恼的人 , 犹如老朋友一样席地而坐 , 无所不谈 。
一直到太阳把你晒透了 , 你从内而外泛着暖意 , 然后你要回家吃饭了 , 你们互相拉扯着站起来 , 拍拍身上的灰 , 互道一声“再见” , 微笑着回归自己的生活 。
朱自清的散文就能给你这样的感受 。 在文章里 , 他却总能给你恰到好处的慰藉 。
文章图片
说起来 , 朱自清算是我们相当熟悉的一位作家了 , 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学习了他的很多作品 , 比如讲述父子之情的《背影》 , 借景咏志的《荷塘月色》 , 感慨时间易逝的《匆匆》 , 以及如诗如梦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即使是十几二十年以后 , 翻开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课本 , 第一篇仍然是朱自清的《春》 。
但若你如今还有时间重读“朱自清” , 青豆君想提醒你读一读他的“中年感” 。
也许你会发现 ,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朱自清 , 他既是一个深陷生活琐事的中年人 , 也是一个从琐事里走出来 , 能够给予我们勇气和方向的良师益友 。
所以今天 , 青豆君就带你来读一读朱自清的“中年感” 。
▲点击上图 , 了解图书详情
1
作为儿子 ,《背影》背后
是父子关系的重重隔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 穿着黑布大马褂 , 深青布棉袍 ,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 慢慢探身下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 显出努力的样子 。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
《背影》里的这段文字 , 也让很多读者潸然泪下 , 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文章的开头部分 , 赫然写着“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父子为何两年多不见面?因为此前朱自清和父亲的矛盾太深 , 已中断来往许久 。
文章图片
- 随笔|为《荷塘月色》一辩
- |经典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卡夫卡的名著《城堡》,值得一读再读
- 司法|又到一年清明时·思念那些远去的背影
- |再读《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一则详解
- |清明节特刊《人间永忆》丨张辉忆好友张波:永恒的背影 微风的叹息
- 论语|再读《论语》|“或问禘之说”一则详解
- |再读《论语》|“夏礼,吾能言之”“禘自既灌而往者”二则详解
- 夏明亮|我省作家夏明亮传记文学《朱自清的朋友圈》出版
- 厦门|泉州:每一个背影 都在向前
- 车后|泉州:每一个背影 都在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