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历史的一种载体「互联网平台的创造仍然植根于古老建筑的空间喻体」( 八 )


这种“少”的状态也体现在时间的维度上 , 即上网的时间是有限而珍贵的 。因此,网络作为公共空间可以促成交流和讨论的特性被大家充分利用,上网的时间被用来发表和讨论关于社会议题的想法 。
到了2018年 , 互联网用户超过50%,网络的普及程度也使大部分人拥有一天24小时对于网络的准入 。此时,许多老人、偏远地区的居民也都可以上网,甚而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 , 已难以想象有一分钟没有网络的状态 。
在这种情况下,公共领域的范畴被扩展了,不仅只有少量的精英在这里聚集 。同时 , 因为媒介的多元化,平台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图像、语音和视频来发表观点 。
这不仅拓宽了我们产生的内容 , 也同样降低了交流的门槛——譬如语音作为发表媒介的普及,使得此前不会打字的人口得以准入更多的讨论 。此时,讨论的人群肯定更广泛和多元了 。
四、从“平台免责”到“个体免责”“平台”在空间中的这种转变 , 从“开放自由的公共生活”向“权力和表演“的转变,似乎与1962年哈贝马斯对于公共领域转型的分析十分相似 。
哈贝马斯分析过欧洲19世纪资产阶级在咖啡厅和沙龙中形成的平等讨论的“公共领域”和独立的出版商是如何被“消费主义”吞噬和转化的 。
一方面,由于资本的投入,无利益掺杂的观念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以分辨;另外 , 独立出版商也逐渐成为大型出版公司和控制舆论的大众媒体 。
这些媒体通过上市和发行股票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从而使原本平面化的“公共领域”结构,再次“私人化”而纵向分层,处于下层的声音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本而被淹没 。
在这种环境中,我们重新向“公共权力”寻求规则和制度以防止资本上的垄断,并因此为“管理者”赋予更多政治权力 。
至此,我们再次回到由“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构成的阶层分明的社会 。“平台”空间的转变也正是在资本的催化下,权力阶层纵向的堆积 。
所以我们不妨在此帮助互联网完善这项比喻——“平台”似乎更像是未完成的金字塔的基座,在此之上 , 复杂的权力结构正逐渐建立起来 。
这种认识或许并非没有依据 。正如许多古玛雅的神庙建立在台基之上,埃及金字塔是不断向上堆叠的台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台”这一空间通常就指“辉煌建筑的基座”,即“台”预设了其上的建筑,而这个建筑应该是“政治权力的最高象征” 。
巫鸿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一书中就讲到东周时期“台”的政治象征意义 。“东周的宫殿坐落于高台之上或聚于高台建筑四周,其强有力的三维形象造成一种直接的视觉冲击力 。”其后的历代帝王都筑有类似的建筑:齐景公的大台、卫灵公的重华台、晋灵公的九层台、楚王的乾溪台和章华台以及传为燕昭王的黄金台 。
显然,现实空间中的平台为我们理解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一定基?。切槟馐澜缥颐巧钏吹木薮蟛钜煲仓档米⒁?。
如何在一个平台化的互联网时代参与公共讨论?
我想可能首先需要意识到 , 任何媒介都在传递一种信息 。或者说,任何人造物都有意或无意地传递其制造者的态度 。互联网这种媒介的平台化可能一定程度上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即”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的转变,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微信这样的大型社交平台也在鼓励以个人和私密的方式进行社交 。
然而,与电影、小说这样更加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不同,建筑和互联网这样的媒介是社会集体活动的产物,它涉及更多的群体和更复杂的关系 。这样的空间不仅有建筑师或平台搭建者的意志,同时还有维护者、管理者、参与者等多方的交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