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你还读书吗?

《天天副刊》问卷第三季—— 碎片化阅读的时代 , 你还读书吗?
日子如飞 恨不得每天都加倍读书
世界读书日 专辑第壹期
出题人: 史航(编剧、策划人)
答题人: 郑渊洁(著名作家)

傅光明(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袁一丹(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者按
人间四月天 , 最美读书时 。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 , 《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推出《问卷·第三季》 , 希望在碎片化信息时代 , 人们不要放弃纸质阅读;在电子化的趋势下 , 依然保有对于纸质书的热爱 。
与前两季问卷不同的是 , 本季特请出史航、郑渊洁、肖复兴、唐小兵、傅光明、李冬君和袁一丹七位《天天副刊》的老朋友、资深爱书人士作为问卷“出题人” , 他们把对于阅读的思索融入了题目中 , 在高质量的提问与回答中 , 读者们可以领略到阅读给人类带来的喜悦与力量 。
阅读是世界上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行为 , 希望本版的问卷能够启迪、润泽每一位爱书人士的心灵 。
壹“世界读书日”这一天 , 你觉得自己应该加倍读书还是可以休息一天?
郑渊洁:由于我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 , 底气不足 , 对于我 , 每天都是“世界读书日” 。 学校教育可能给了学生一个误区 , 认为拿到文凭就毕业了 。 其实人的毕业文凭只有一个 , 谁也看不到 , 就是死亡证书 。 知识更新这么快 , 人只能活到老学到老天天学 。
傅光明:我现在常用“日子如飞”四个字慨叹时光转瞬即逝 , 因此 , 恨不得每天都加倍读书 , 理由十二分简单:越读越觉得自己浅薄;深感在知识面前 , 自己永远只是一个小学生 。 也因此 , 如果说“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对我有什么特殊意义 , 倒更在于 , 它是莎士比亚的生日和忌日 。 近十年来 , 因与莎翁结下天缘 , 新译莎剧 , 且译研合一 , 译完一部 , 写一篇导读 , 几乎每天与之相伴 , 实在辛苦 , 却又苦中作乐 , 乐此不疲 。 所以 , 真希望“读书日”这一天可以休息 。 书是读不完的 , 我想说 , “加倍”意在表达求知若渴的心绪 。
【时代|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你还读书吗?】袁一丹:“世界读书日”对于天天困于书城中的学者而言 , 似乎没有特别的意义 。 读书既是休息 , 也是日常的劳作 , 不必刻意挑日子读书或不读书 。 以学术为业 , 会牺牲掉一部分杂览的乐趣 。 在科研压力下 , 偷得一日半日之闲乱翻书 , 竟成了奢侈的事 。 读闲书是学术生活中必要的喘息和逃避 , 也是对自己的犒劳和嘉奖 。
贰如果有人列出了“不必读书目” , 你会有兴趣点击看一下吗?你自己有没有“不必读书目”?能否列出三本?
郑渊洁: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是所有人都必须读的必读书 。 人和人的遗传基因不一样 , 生长环境不一样 , 受教育质量不一样 , 爱好不一样 , 最佳才能区不一样 , 怎么可能有适合所有人的必读书?对于我 , 任何书都开卷有益 。 就算看了垃圾书 , 也能增强自己的写作自信 。
傅光明:因有一份“不必读书目”为复旦大学严锋教授所列 , 自然有兴趣点击拜展 , 一读之下 , 颇以为然 。 回首这几十年的读书生活 , 尤其在宝贵的青涩岁月 , 的确读了不少严锋兄所说的“不必读书目” , 悔之晚矣 。 一笑 。 这也是成长的代价 。 当然 , 并非谁列个“不必读书目” , 我都有兴趣点击 。 故而 , 我自己不具体列了 。
袁一丹:上世纪20年代《京报副刊》曾组织过“青年必读书”活动 , 胡适、梁启超、周作人等名学者纷纷开出自己的必读书单 , 江绍原交了一份白卷 , 说不相信有哪十部书能给青年最低限度的智识 , 此类活动征求到的不过是一些“海内外名流硕彦及中学大学教员”爱读书的书目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