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五十五章精解及译文「道德经五十五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婴儿是老子心中的神物,因为婴儿是生命的开始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52章),天下的开始和生命的开始与道最为一致,婴儿的太和之气充盈,道性犹在 。世人喜欢壮年,老子告诫“物壮则老,谓之不道”,生命长大是离道愈远 , 正像树长大离根愈远一样 。树要归根,人要复性 。第16章和第26章都宣说归根复性,老子宣说《道德经》,以复性为本,此章以婴儿为喻,要求世人恢复自己的本性,回到生命的起点 。
世人都有自己美好的婴儿时代,但随着一天天长大,美好的婴儿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世人盼望自己快快长大,父母盼望婴儿快快长大,这已经是世人的“共识” 。老子突然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显然告诉世人另一条真理 。在世人眼中,长大是一种收获,在修道士眼中,长大是失去本性,失去淳厚之德 。

道德经五十五章精解及译文「道德经五十五章精解及译文」

文章插图
世人由幼而壮,由壮而老,最后由老而死 。肉体已经显形,从柔弱的和气转化为刚强的血肉之躯,劫数使然,长大是不可避免的 。但老子《道德经》不是肉体之经,而是心灵之经 。肉体虽然会“壮” , 壮则会老,老则会死,这是肉体的法则 。但心灵没有显形,心灵不皦不昧,不温不凉(王弼语),因此心灵依然是妙,妙则不会壮,不会老,不会死 。
让肉体不会老是做不到了 , 让心灵不会老是做得到的 。老子以婴儿为喻 , 希图唤醒世人的内明心,让心灵恢复婴儿般的活力 。世人愚蠢的认为,肉体必然会老去,心灵也必然会随着肉体的老去而老去 。老子此章经文宣说了心灵不老之妙法 。
道德经五十五章精解及译文「道德经五十五章精解及译文」

文章插图
第五十五章
第一段: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
第二段:
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
第三段: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 。
终日号而嗌不嗄(shà),和之至也 。
【道德经五十五章精解及译文「道德经五十五章精解及译文」】第四段: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
第五段: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 , 不道早已 。
经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经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
河上公注:“谓含怀道德之厚也 。神明保佑含德之人 , 若父母之于赤子也 。”婴儿是道德的化身,含德深厚无比 。所以神明保佑含德深厚之人,如同父母保护赤子 。上章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此章进一步宣说如何修身 。
修身要修婴儿身,修婴儿身,其德乃真 。儒家修身是修仁义身,与老子的修身内涵完全不同 。仁义礼是世人的修身,即使修到极致,也是仁义身,不是婴儿身 。老子这里的修身更为彻底,修仁义身和修婴儿身的差别就显示出来 。此句经文显示华夏文明的道家思想极为深邃,并不认为仁义是修身的终点 。
道德经五十五章精解及译文「道德经五十五章精解及译文」

文章插图
这与“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的三绝修法完全一致 。老子总是以婴儿和水作为守柔的象征,第8章宣说水之七善,此章宣说婴儿之柔和厚德(外三德相和内三德相) 。水之七善和婴儿之柔和都是至德,所以说含德之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