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鹏原创丨故乡传奇:义和团兴亡始末(引子)

|李友鹏原创丨故乡传奇:义和团兴亡始末(引子)
本文图片

故乡传奇——
义和团兴亡始末(引子)
文/李友鹏
说的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旧中国 , 发生在黄河西岸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十九世纪的华夏乌云笼罩着天空 , 大地满目疮痍 。 每逢冬季来临的时候 , 这个小村庄西洼的盐碱地里便会泛出一层白色的结晶 , 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 加之冬日早上的寒霜 , 用脚一踏上去 , 如同走在碎冰碴子上 , 咔嚓咔嚓地直响 , 真乃好似小雪乃地生成 , 不用弓弹却色白如棉 , 大地上呈现出一片凄惨荒凉的景象 。
正是因为祖先选择了这个地方 , 贫穷的祖祖辈辈就在这里扎下了根 。 在这有黑土地、高白地和盐碱地夹杂的土地上耕种 , 庄稼缺苗断垄是常见现象 , 歉收也就成为常见事儿 。 这盐碱厉害的地方那真是连杂草也不生长的地方 , 远远望去 , 光秃秃的一片 , 像是多彩的地图 , 青一块黑一块的;又像是生了斑秃和桃花癣的人体 , 花花柳柳的一片连着一片 , 甚是难看 , 让人看到后不免生出一种莫名的酸楚 。
这盐碱地的特点像是瘟疫病 ,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 它可以向四处浸润和扩张 。 越是在下雨后盐碱冒得越厉害 , 这时候需要及时松土晾晒 , 才能使侥幸存活下来的庄稼苗儿不被碱死 。 也只有当庄稼苗儿长到没膝的时候才有了抵抗盐碱的能力 。 待庄稼长到人把高的时候 , 站在地头上一眼望去 , 才掩盖住了所有庄稼苗的缺失 , 田野才能成为真正的青纱帐 。
冬去春来 , 村庄南面的胡杨树(又称胡树)开始抽枝发芽了 , 弯曲的枝条上开满了白色的花 , 空气中弥漫着花儿的芳香 。
秋天到了 , 这胡杨树的叶子在一天天变黄 , 黄色的叶片儿像赤金一样倒挂在胡杨树的枝头 , 秋风一吹 , 哗啦哗啦直响 , 像是在窃窃私语 , 讲述着曾经在春日的艳丽 , 在夏日的辉煌;悲叹着秋日的来临 , 面临着冬日的寒霜;讲述着辛酸的往事 , 讲述着一年四季轮回的沧桑 。
那并不挺拔的胡杨树 , 有“铮铮铁骨、千年不死”之美誉 , 这种树虽有“铁骨”但却又有“柔肠” , 爱“哭泣”是它的一大特点 , 故有人称之为“眼泪树” 。 夏日时 , 微黄的汁液顺着树干上生有瘢痕疙瘩的地方流淌着 , 流出的汁液人们称之为“粘粘胶” 。 这“粘粘胶”是随着季节的变换和气候的冷暖而不时变化的 , 天气越热 , 它的汁液就流淌得越多 , 天气变冷时就会停止 。 可不要小看了这种自树干中流出来的汁液 , 它的用处可大着呢 , 蚊虫一旦落上便无法逃逸;它还是一味中药 , 有活血益气和渗湿作用;再者 , 它是浆糊的代用品 , 可以用来粘贴纸张和布品 。
这富有感情的树种 , 陪伴着人们见证了几百年来历史的沧桑 , 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兴旺发达;也见证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 为历史上诸多悲剧人物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
事实证明 , 树木的种植和栽培不因地制宜是不行的 , 原始而不断苍老的胡杨树 , 虽然在沙漠中也能生存 , 而且也具有抵抗盐碱的能力 , 无奈当面临着衰老时 , 就再也经不起在盐碱地的浸渍 , 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 取而代之的是小村庄前又栽上了大片的杏树和梨树 。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 , 和煦的风儿吹来 , 杏花与梨花错着月儿盛开 , 把个小村庄的南面装饰成花的海洋 , 犹若人间仙境 。 盛开的杏花分外妖娆 , 花蕊中绽放着粉红色的瓣儿 , 艳丽多彩 , 点缀得甚是好看;那盛开在杏花之后的梨花 , 则如天空中银白色的云朵 , 洋洋洒洒飘落在大地上 , 使人流连忘返 。 明媚的春光和先后有序而开的杏花梨花 , 给这个小村庄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 也给人们带来无限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