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收获》开放书架|汪曾祺的昆明(孙郁)(下)( 九 )


民国以后 , 在白话文里体现出明清笔记风韵的人很多 。 文人随笔大致有几种写法 。 一是周作人式的学术小品 。 一是浦江清那样的随笔式的考据论文 。 前者有点思想的漫步的意味 , 后者是纯粹的学术文章 。 汪曾祺是介于两者之间 , 多的是作家的风采 。 现代以来的作家在文学的路上走得很远 , 文体越来越白 , 似乎少有风采 。 浦江清那样的文字 , 因为太深 , 读者知之甚少 , 殊为可惜 。 倒是汪曾祺把文学意味和古雅的学问运作在一起 , 影响扩大了 。 周作人那样的小品要有智慧才行 , 浦江清的文字是逻辑与诗的 , 都不好学 。 汪曾祺得其一点 , 点染成片 , 遂成大势 。 但一面也弱化了思想 , 不及周氏多致 , 也无浦氏深厚 。 他兼得前人的神采 , 自成一路 , 中断的传统在此被衔接上了 。
周作人、俞平伯、浦江清写文章喜欢引用野史杂记里的东西 。 浦江清对非正宗的文化颇多兴趣 。 这是五四后的文人的新眼光 , 把内容搞得美妙回旋 , 而叙述上不失古人的雅态 。 在许多地方 , 汪曾祺和这位老师有相似的一面 。 都喜欢民间的谣俗 , 对野史杂记颇有心得 。 浦江清论文里引用的明清文人杂书 , 汪氏也爱看 , 经常入眼 , 且幻化于文中 。 彼此在趣味上很是接近 。 近来谈汪曾祺的文章渐多 , 比较两人的关系者却少 , 这是个题目 , 我们细细体味 , 还有不少趣谈呢 。
西南联大的岁月往矣 , 连汪曾祺的墓木已拱 , 早已草色渐萎了 。 但那些因汪氏的描述而留下的历史片影 , 却那么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 汪曾祺的昆明是柔美的色调建筑的 , 他把那段生活拉到了一块精神的高地上 , 让我们知道知识分子还可以那样的生活 , 青年学子也可以散漫地游泳于思想之海 。 不迷功利 , 鲜及厉害 , 无伪地沐浴于智慧的光泽里 。 有时候忆及他笔下的昆明 , 我就想 , 今天的学生 , 所入学校很是气派 , 走到舒适之所了 。 而就精神的快慰而言 , 与那时候的人比 , 在有些地方 , 真的是退化了 。
(全文完 , 原载2011年第5期《收获》)
汪曾祺|《收获》开放书架|汪曾祺的昆明(孙郁)(下)
本文图片

《收获》微店公告
近期因为疫情波动 , 全年订户与零售客户的刊物 , 快递无法正常发出 , 或者有半途阻滞及因挤压造成刊物受损等情况 , 并且因为情况多变 , 目前暂时无法给出具体地区及恢复正常的期限 。 如果您的杂志遇到此类情况 , 祈盼谅解 。 受损的刊物都会补发 , 延期的刊物我们将与快递公司保持密切协作联系 , 一旦可以发货即尽快发出 。
汪曾祺|《收获》开放书架|汪曾祺的昆明(孙郁)(下)
本文图片

汪曾祺|《收获》开放书架|汪曾祺的昆明(孙郁)(下)
本文图片

《收获》微信公众号
harvest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