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个小说 , 感觉就像小说里面伸出一双手 , 紧紧地掐着你 , 不至于掐脖子那么狠 , 更像溺了水 , 在水里挣扎半天 , 终于抬起了头 。 ”于北说 。
2018年 , 书在中国大陆正式出版 。 第一年的销量近20万册 , 之后的三年 , 销量以每年近20万的数字向上攀升着 。 今年一月 , 于北在开卷(出版业数据系统)上发现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售出超过了一百万本 。
本文图片
对一个出版人来说 , 一百万是不可想象的 。 在这个销量统计网站上 , 张爱玲最畅销的《倾城之恋》 , 五个版本相加 , 共计一百三十万 。 而同期在媒体上热度很高 , 并被改编成电影的《82年生的金智英》在国内售出约30万本 。 对于一个新人小说作家 , 仅是超过十万 , 就能排进年度榜单 。
【|17岁患抑郁症,26岁出书后自杀:去世5年,林奕含仍在被怀念】“出版一本书 , 人为差不多能推到二三十万 , 但再往上走 , 就得看这个书自己的生命力了 。 ”这本书的生命力让于北感到惊讶 。 “就跟栽树一样 , 自然而然地看着它长 , 越长越大 。 ”
这些年 , 于北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繁体版编辑张蕴方一直保持着联系 , 偶尔张蕴方会在来往的邮件上 , 讲起同林奕含的过往 。 她告诉于北 , 林奕含平时就像个小孩子 , 不太会以社会人的面目去面对世界 。 就连争取《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出版 , 林奕含也是孩子气的 。 她跟文学界、出版社鲜少联系 , 便在网上搜索出版社的联系方式 , 一个一个投稿过去的 , 知名的出版社都拒绝了 。
和于北一样 , 出版《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时 , 张蕴方也是个年轻的编辑 。 林奕含给张蕴方起名叫“小安” , 那时张蕴方没有多少编辑经验 , 怀揣着对出版的热情 , 在一家出版公司实习 。 她还在读研究生 。 她看过林奕含的书稿 , 读过她在博客上的文字 。 她告诉林奕含 , 会用最大的心力去做书 。
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掀起的波浪 , 并没有怎么进入文学圈的视野 。 在台湾 , 唯一提过这本书 , 并有一定文学地位的作家只有骆以军 。 书在大陆出版时 , 于北联系知名作家写推荐 , 只有蒋方舟在出版社寄出书稿前就已经读过 。 作家学者们给出的推荐语中 , 提到了“年轻”“老天赏饭”“炫目”“青涩” 。 只有止庵对这本书给出了完全的褒赞 , 他说:“在想象力和感受力的表达这一方面 , 毫不夸张地说 , 她可能是张爱玲以后最好的中文写作者 。 ”
于北在一些书展、发布会遇到熟悉的女作家 , 问她们看没看这本书 , 他发现看过的很少 。 一次发布会后台 , 一位女作家回答他没看的原因:不敢看 。
2018年 , 于北带着《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去一些二三线城市做分享会 , 来的大部分都是上大学、念高中的学生 , 还有他们的父母 。 很多人把这本书当一个社会案例读 , 而不是一本文学书 。
“我觉得大家忽视了这本书的文学价值 。 ”于北说 。
3
张爱玲去世前后 , 台湾“张派作家”都力图摆脱张爱玲影响 , 呈现了或强烈或超脱的女性意识 , 结果自觉不自觉地落入了胡兰成的理论框架 。 林奕含没有像前辈“张派”女作家那样转向胡兰成 , 而是呼应传承了张爱玲《小团圆》的书写方式与语言风格 , 表达反击、雪耻以及警醒世人的意图 。
林奕含如果能够活下来 , 应该会续写“张派”作家的辉煌 , 可惜她太清坚决绝 , 缺少了张爱玲看透人世悲欢离合的世故 。
- 尘肺病|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患者91.5万人,现存活患者约45万人
- 老人|为什么要庆祝一个217岁老人的生日?
- 薪酬|薪酬体系设计拍脑袋,凭感觉?做好体系架构不为公司发展留隐患!
- 超越|17岁前她从未上学,后来成为博士,谈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和超越
- |大爷钓鱼看不见鱼标 去医院一查原是患上白内障
- |张晓勇:17岁以理科状元上清华,回乡做保安,从不参加同学聚会
- 工作|胸怀国之大者 增强忧患意识 勇于担当扎实做好地方外事工作
- 翻译|知名教授这样分析,未来10年这3类职业将消失,学生要防患于未然
- 尤里·普里亚德科|风景如画|17岁开始独立绘画,一直居住于基辅的乌克兰画家尤里
- 社区|那些隐秘而闪耀的孤独症患儿的遐思,为我们观察这个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