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枯中追鲜活 , 在老中取韶秀 。 老境并不是对沉稳、博学的推崇 , 老境有天成之妙韵 , 具天籁之音声 。 老境意味着成熟和天全、绚烂与厚重、苍莽和古拙 。 在老境中 , 平淡 , 无色相 , 天真 , 淳朴 , 烂漫 , 衰朽中透出灿烂 , 平定中拥有智慧 。 看泰山石刻《金刚经》 , 感觉到的就是这样的老境 。 东坡论书法说:“天真烂漫是吾师 。 ”董其昌以此为“一句丹髓” , 所强调的正是平淡天然中的灿烂 , “烂漫”乃于“天真”中得之 。
孙过庭《书谱》提出学习书法的三阶段说:“至如初学分布 , 但求平正;既知平正 , 务追险绝;既能险绝 , 复归平正 。 初谓未及 , 中则过之 , 后乃通会 。 通会之际 , 人书俱老 。 ”“人书俱老”成为中国书法追求的崇高境界 。 老境是“达夷险之情 , 体权变之道” , 是“思虑通审 , 志气和平 , 不激不厉 , 而风规自远” , 在淡泊中有至味 , 在老境中神融笔畅 , 翰逸神飞 。 书法的老境如明潘之淙《书法离钩》所形容的:“神之所沐 , 气之所浴 , 是故点策蓄血气 , 顾盼含性情 , 无笔墨之迹 , 无机智之状 , 无刚柔之容 , 无驰骋之象 。 若黄帝之道熙熙然 , 君子之风穆穆然 。 ”在老境中 , 没有了风烟 。
本文图片
孙过庭 书谱
(二)枯境 。
中国艺术重枯境 , 山水画的天地 , 以枯山瘦水为主要面目 。 园林的假山 , 这些看起来没有生机的石头 , 在中国人看来 , 却蕴涵着葱郁的生命 。 假山于瘦淡中追丰腴 , 在枯槁中有韶秀 。 书法家却喜欢追求万岁枯藤的境界 。 清吴历说:“画之游戏枯淡 , 乃士夫之脉 , 游戏者 , 不遗法度 , 枯淡者 , 一树一石 , 无不腴润 。 ”在他看来 , 游戏枯淡 , 成为艺术家的追求 , 因为在枯淡中有丰腴的生命 。
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是一位画家 , 他留存的画作很少 , 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枯木怪石图》 , 是一幅选材很怪的作品 , 他不去画茂密的树木 , 却画枯萎衰朽的对象;不去画玲珑剔透的石头 , 却画又丑又硬的怪石 。 苏轼于此表现的正是大巧若拙的智慧 。
本文图片
苏轼枯木怪石图
苏轼说:“外枯而中膏 , 似淡而实浓”;“发纤秾于简古 , 寄至味于淡泊” 。 他以“绚烂之极 , 归于平淡”来概括这样的美学追求 。 从枯树来看 , 它本身并不具有美的形式 , 没有美的造型 , 没有活泼的枝叶 , 没有参天的伟岸和高大 , 此所谓“外枯” 。 但苏轼乃至中国许多艺术家都坚信 , 它具有“中膏”——丰富的内在含蕴 。 它的内在是丰满的、充实的 , 活泼的 , 所谓“画中不信有天机 , 细向树林枯处看” 。 因为在中国哲学看来 , 稚拙才是巧妙 , 巧妙反成稚拙;平淡才是真实 , 繁华反而不可信任 。 生命是一顿生顿灭的过程 , 灭即是生 , 寂即是活 。
大巧若拙的拙 , 并不意味枯寂、枯槁、寂灭 , 而是对活力的恢复 。 老子并不是一位怪异的哲学家 , 只对死亡、衰朽、枯槁感兴趣 , 老子认为 , 人被欲望、知识裹挟 , 已经失去看世界葱郁生命的灵觉 。 老子拙的境界 , 就是一任自然显现 。 如老子关于婴儿的论述 , 他具有一双鲜亮的眼睛 , 富有活力 , 纯真无邪 , 用这样的眼睛看世界 , 世界便会如其真 , 如其性 , 如其光明 , 在“小”中发现了广大 , 在“昧”中发现了鲜亮 。 就像庄子所说的 , 拙恢复了生命的活力 , 如初生牛犊之活泼 , 在拙中 , 恢复了光明 , 如朝阳初启 , 灵光绰绰 。
- 草鱼|让钓鱼人憎恶的“趴地虎”,为何卖到60多元一斤?它有什么价值?
- |闫红说|李商隐的长安一夜情
- 上海市|上海福利院“老人假死事件”调查:荒诞背后,是人性逐利的必然!
- |8个心理暗示小技巧,懂心理的人力让你玩转职场和生活。
- |《卡耐基沟通的艺术与处世智慧》,强推“游刃职场”这部分
- |职场上,能力越高的领导,越瞧不上这4种员工,你中招了没?
- |清产核资审计的工作步骤【众致财税】
- 灵狐|成王败寇的KPL,让人唏嘘不已的退役选手,你最惋惜哪一位呢?
- 裁员|在上海打工找工作,这几个好厂不要错过,一定有你想进的工厂
- 饵料|厨房里就有的这些材料,只要处理用到位了,大鱼一点也不难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