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赵家 , 身归明诚后 , 李清照的诗词自然发生了变化 。 其词作不乏描写新婚喜悦、爱情甜蜜的幸福感之什 。 如《减字木兰花》、《浣溪沙·闺情》 。 前词借“卖花担上”买得的一枝娇艳梅花 , 比拟、衬托少妇的美貌 , 以“云鬓斜替 , 徒要教郎比并看”动作 , 表现取悦、爱悦郎君的娇憨风情 , 充满了新婚的恩爱之情 。 后词写一位“绣面芙蓉”的美丽女子 , 捕捉其“眼波一动被人猜”的妩媚与挑逗 , 表现对爱情的主动与执著 , 显示了勇敢而真率的“风情” , 其中皆有正处于爱情热烈阶段的词人之身影 。
(三)抒写了词人婚后离愁别绪 , 伤春惜时的靡丽之词
然而丈夫毕竟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宦 , 这就给多情的词人带来了悲愁和苦闷 。 思念之中 , 自然不免借纸笔倾吐真情 。 李清照这一时期表现愁苦别绪的词作 , 大多基于自己真实的生活境遇和思想感情 。 和前期词相比 , 这类词表现词人的感情更为深切、浓烈而大胆 。 如:“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 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
本文图片
赵明诚
这首词抒发的是词人与丈夫别后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情 。 上片写词人于清秋时节独自登舟怀远 , 虽无一字言愁 , 却处处饱含着深沉的离愁别绪 。 “一种相思 , 两处闲愁” , 反映了李清照夫妻感情深厚 。 然而情意越深 , 思念就越苦 , 所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 , 李清照极善于将抽象的、不易捉摸的感情加以形象化 , 使之更加具体生动、真切感人 。
(四)抒发作者爱国之恨、兴亡之感的凄怨之情
建炎三年(1129年) , 赵明诚病故 。 从此 , 李清照被迫从闺房和书房走出来 , 踏上了逃亡流徙的道路 。 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可谓是后期生活的总结 。 全词沉重地概括了她一生悲苦的经历 。 如:“风住尘香花已尽 , 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 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 ”
词的上片极写词人由残春景色引起的悲戚情怀 。 “风住尘香花已尽” , 在对景色的推写中 , 隐喻着词人沉重的身世之感与亡国之悲 。 接下来“日晚倦梳头” , 词人通过日头已高 , 天色不早 , 还懒得梳洗打扮这一典型细节的描写 , 曲折而又细腻地展示出自己触景生情、悲苦万状的真实情态 。 “载不动许多愁” , 更是备受摧残心灵的写照 。
从词人后期的词作中 ,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表现出的那种浓烈、深沉的个人情感 。 而这种情感又正好和南宋时代痛失国土的悲伤、恢复中原的渴望等时代情绪交汇在一起 , 从而形成了她后期词作所特有的社会价值 。 此后李清照的行迹已难考 , 只知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还在世 。 一代杰出女词人名不见正史 , 卒年难定 , 亦足令人扼腕叹息 。
李清照诗词的婉约之美
清王士镇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 , 一曰豪放 。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 , 豪放惟幼安称首 。 ”又称易安为“词中大家” 。 而按传统观点 , 婉约为词之“正宗” , 豪放为词之“旁宗” 。 由此可见李清照于中国词史上的正宗之“词家大宗”地位 。 鉴于此 , 阐释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 就应该围绕婉约的含义进行探究 。
- 李清照|“梅花”形李清照贴纸!(三)
- 李清照|核酸检测贴纸“梅花形”李清照来了,来自济南的她是举世无双的第一才女
- 李清照|“易安居士”李清照登场!济南核酸检测“连带四杯”志在清零
- 李清照|梅花形“李清照”来啦!济南5月3日起在部分区域继续开展核酸检测
- 秋千|李清照:坐在风的外面,听见往事随风疏散丨周末读诗
- 李清照|李清照:坐在风的外面,听见往事随风疏散丨周末读诗
- 落花|李清照:坐在风的外面,听见往事随风疏散丨周末读诗
- 李清照|云雨后的李清照,用一首《丑奴儿》,道尽了女孩儿的风流
- |小女儿姿态的李清照,一首《丑奴儿》,写尽了主动后的娇羞
- |且将诗酒趁年华!这位乘风破浪的“西兰姑娘”活出了李清照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