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试灯无意思 , 踏雪没心情” 。 灯去试了 , 但是回想昔日汴京“闺门多暇 , 记得偏重三五 。 铺翠冠儿 , 拈金雪柳 , 簇带争济楚” , 那社会是何等繁华!女友们是何等欢快!元宵节是何等热闹!而现在 , 国破家亡 , 沦落江南 , 鬼笑人哭 , 何以能“有意思”呢?忆当年 , 在建康 , 每雨雪 , 即与自己亲爱的丈夫顶笠披蓑 , 循城远览 , 觅诗唱和 。 然而 , 这美满的生活再也不会重现了 , 如今 , “物是人非事事休” , 再踏雪怎么能够“有心情”呢?“无意思”“没心情”这本身当然是真率的 , 坦直的 , 是作者直抒胸臆 。 但是 , 它与“试灯”“踏雪”结合在一起 , 特别是再结合她的前后生活变化来看 , 便在直露中透出许多未尽之言 , 避免了抒情的抽象化 , 概念化 , 使愁苦表现得更深刻 。
在真率坦露中见含蓄委婉 , 而含蓄委婉中又有直率坦真的精神 , 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 。 李清照深得此法之妙 。 她正是把真挚强烈的感情 , 借助高超的艺术手段忠实地传达给读者的 , 而且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 至深至切 。
(二)清新明丽而庄重典雅
李清照最善言情 , 作令词能曲折尽人意 , 她的作品“极旖旎缠绵 , 有摇魂落魄之致” 。 虽然她反对柳永“词语尘下”事实上 , 她还是继承了柳永的白描手法 , 以理俗之语 , 入于清新之思;同样她也曾反对苏轼词“不协音律 , 为句读不葺之诗” , 但还是继承了苏轼词的精神实质 , 词格终于不肯趋于软俗香媚一流 。
清照词所追求的意境是典雅 , 并以此来表现抒情人物的典雅风貌 。 她早年 , 为怀念远行的丈夫赵明诚 , 作过一首小令 。 上片“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 , 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 雁字回时 , 月满西楼 。”以景为主 , 没有明写相思之情 。 但从“红藕香残”玉簟生凉的秋景中 , 隐约透露出了作者愁闷的心情 , 登舟而著一“独”字 , 感情再透出一层写“月满西楼” , 目送征鸿 , 联想到鸿雁捎书的传说 , 感情便由隐而显 。 由于词人感情真挚 , 语虽极淡 , 而情却至浓 , 言虽极浅 , 而意却至深 , 浅淡的意境中自有一番深婉情致 。
再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以菊花清瘦秀丽之态自比 , 衬托她思夫愁绪之重 , 相思之苦 。 更是“无一字不秀雅” , 表现出抒情主人公高洁典雅风貌 。
本文图片
李煜
不仅这些写离情别绪的“沉郁”词具有庄重典雅之美 , 就是那些描写欢乐生活的清丽之词也同样具有这一特色 , 我们拿她的《如梦令》和李煜的《南歌子》作一比较 , 就会看得很清楚 。 李清照词:“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李煜词:“乘彩舫 , 过莲塘 , 棹歌惊起睡鸳鸯 。 游女带花偎伴笑 , 争窈窕 , 竞折团荷遮晚照 。 ”
两首词的设色都很明丽 。 事件同是写荡舟 , 地点同是写莲塘 , 时间同是写傍晚 。 且 , 同样都惊起了栖息的水禽 。 但是 , 它造成的意境却是不同的 。 前者是一种健康而庄重的欢畅 , 它写出了词人内心和自然界美质的和谐跳动 。 清新而典雅 , 凝练而疏朗 , 而后者 , 却不能像清照词那样造成一种清新典雅的气氛 , 而是有一种艳情色彩 , 它不能给人以天真无邪的艺术陶冶 , 其关键所在 , 是后者不能“言情写景 , 皆从高一层着笔” 。
- 李清照|“梅花”形李清照贴纸!(三)
- 李清照|核酸检测贴纸“梅花形”李清照来了,来自济南的她是举世无双的第一才女
- 李清照|“易安居士”李清照登场!济南核酸检测“连带四杯”志在清零
- 李清照|梅花形“李清照”来啦!济南5月3日起在部分区域继续开展核酸检测
- 秋千|李清照:坐在风的外面,听见往事随风疏散丨周末读诗
- 李清照|李清照:坐在风的外面,听见往事随风疏散丨周末读诗
- 落花|李清照:坐在风的外面,听见往事随风疏散丨周末读诗
- 李清照|云雨后的李清照,用一首《丑奴儿》,道尽了女孩儿的风流
- |小女儿姿态的李清照,一首《丑奴儿》,写尽了主动后的娇羞
- |且将诗酒趁年华!这位乘风破浪的“西兰姑娘”活出了李清照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