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林晓筱
《阴影线:一部自白》是根据作者于1888年1月至3月的航海经历写成的一部半自白小说 。 彼时雄心万丈、兴致高昂的康拉德第一次当上船长 , 并指挥着“奥塔哥”号三桅帆船出海 。 他本打算以《船长首航》为名出版这部中篇小说 , 可是后来据作者自述 , 写作这部作品的首要意义与“从无忧无虑和情感热烈的青春状态转变为更有自我意识、更为艰辛的成年状态”的人生转变有关 , 故更名更具隐喻性的“阴影线” 。 康拉德对经纪人J·B·平克交代 , 这部小说是“用年轻的风格写就的老题材” , 因此更名后的这部小说 , 如同康拉德的许多小说一样 , 不仅仅是一部“航海故事” 。
小说实际创作于1915年 , 时年58岁的康拉德将它献给了17岁的大儿子博雷斯 , 后者当时正和很多欧洲青年一样奔赴一战的战场 。 整部小说倒颇有一番父子书的味道:父亲在回望自己青年时期的目距中 , 瞥见了“在青葱岁月里已跨过了他们那代人的阴影线”的儿子 。 不过 , 康拉德跨越阴影线时已过而立之年 , 他知道 , 重要的不是儿子比父亲早16岁跨越了阴影线 , 因为阴影线与年龄无关 , 它是一个人遭遇剧变之后 , 立在不同心理气候和精神图景之间的一块界碑 。 这部小说的“自白”就是康拉德用语言对这块界碑进行的一次轻拭 。
在康拉德的研究者心中 , 这位《黑暗的心》的作者创作高峰无疑定格在《吉姆爷》《诺斯特罗莫》等小说的创作时期 , 而后期创作的小说难以再续辉煌 , 作者的才华明显处在衰退的轨迹之中 。 不过 , 《阴影线》却是唯一一部受到好评的小说 。 F·R·利维斯直言 , 这部小说位于“康拉德才华的中心” 。
应该说 , 在康拉德的小说中 , 处于不同状态之中的主人公 , 乃至作者为主人公树立“界碑”的情况非常多见 , 这部小说以“阴影线”为比喻 , 意指各种矛盾的对立 , 这种写法也不是首次出现 。 比如 , 这部小说也包含了《水仙号上的水手》和《吉姆爷》中个体(personal)与职业(professional)的对立 , 接手的新船长逐渐领悟到的一切 , 实际上就是上一任船长泯灭的核心 。 它充满着难以克服的悖论 , 昭示着一个人职业使命的达成永远伴随着对自我弱点的全然感知 , 当责任上升到顶峰之时 , 也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毕露无遗之际 。
如同潮汐分明的大海 , 海水翻滚着黑暗的诱惑 , 它让人立在诸如在《黑暗的心》中就揭露过的神圣与疯狂、自然与超自然 , 当然还有生与死的对立之间 。 随着对康拉德小说的阅读和深入 , 这种“中间态”逐渐成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 , 而对“阴影线”的象征意味也已有诸多阐释和解答 。 笔者倾向于认为 , 利维斯所说的“才华的中心” , 并不一定落在康拉德的题材上 , 更像是对作者本人所说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的一次揭示 。 故在此 , 对《阴影线》中的语言做一点补充 , 所谓的“阴影线”其实也立在“自白”与引述“他白”之间 。
据康拉德的传记作家杰弗里·麦耶斯介绍 , 《阴影线》1985年的牛津版和2013的剑桥版中都提到了康拉德对莎士比亚、柯勒律治等人作品的引用 。 这一信息至关重要 。 的确 , 将《阴影线》中的主人公和哈姆雷特做比较 , 表层的相似点可以说一眼可见 。 在《阴影线》中 , 随着航行叙事的转开 , 仿佛海洋就是这位新上任的船长的反讽 , 他在极端境遇中越陷越深 , 海面却越来越宽阔 。 船上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 船员染病且面临死亡 , 急需的药品也被老船长拿去享受肉体的欢愉 , 唯一可信赖的人要么没有经验 , 要么轻信他人 , 即便忠心耿耿的厨师也随时有死去的可能 。 第一次出海的船长 , 在领略海洋之宽阔的同时 , 也在领会这种宽阔的对立面:无边的虚无 。 他的境遇的确与丹麦王子相似 。
- 元春|元春省亲是否即康熙南巡?
- |被嵇康称“绝”的《广陵散》是如何流传下来的?
- |50本好书|好书共读
- 蔡运章|5月13日,快来参加“杜康之约”华夏文化面对面直播活动吧!
- 高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 |七成职场妈妈欣赏自信健康的女性
- 青未了|青未了|母爱的传承 让生命沐浴着爱的光辉健康成长
- 刘康|中国烟草公开招聘正式工,前景广阔且待遇佳,专科生不容错过
- 鹤壁市|拟聘用人员公示!事关鹤壁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公开招聘
- |立夏|迎夏来,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