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两宋龙泉窑青瓷工艺的嬗变( 四 )


其次是美玉的润泽 。 古人很早即以文化的眼光来考量器物 , 并寄望“藏礼于器” , 玉的意象经神化、礼化而德化 , 玉器因“君子比德于玉”而受到极高的重视 , 青瓷似玉的釉质也因此成为寄予使用者德行的象征 。 青瓷经越窑、耀州窑、汝窑 , 到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 , 此外还如湖田窑青白瓷、邢窑和定窑白瓷等 , “似玉”可说是历代窑工始终不懈追求的工艺目标 , 作为审美客体的“似玉”工艺 , 在南北方窑场间有序传承(图5) 。
龙泉窑|两宋龙泉窑青瓷工艺的嬗变
本文图片

●玉琮与琮式瓶 。 1.琮式瓶 , 4.西周琮 , 故宫博物院藏 。 1.图自故宫博物院等编《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 , 第48页 , 4.图自国立故宫博物院编《故宫文物月刊》 , 1984年第10期 , 第73页 。
玉器、青铜器、陶瓷、漆器等传统工艺美术 , 以材料质感传达特定的寓意 , 彰显器物特定的文化观念 , 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器观 。 瓷器仿古铜或仿玉 , 都是以所谓的“低贱材质”模仿“高贵材质”规律的体现 , 但随着时代流转 , 人们所珍视的所谓“高贵材质”总在不断地变化 , 陶瓷器的模仿目标亦随时代发生着变迁 。 北宋龙泉窑表现出的对金银器的模仿 , 而南宋龙泉窑则演变为对古铜器、玉器意象的追摩 , 分别契合着各自时代的审美风尚 。
[4][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窑器”条云“陶器自舜时便有 , 三代迄于秦汉 , 所谓瓷器是也 , 今士中得者 , 其质浑厚 , 不务色泽 。 未俗尚靡 , 不贵金银 , 而贵铜磁” 。 见[明]陶宗仪 , 《说郛》卷一八 , 中国书店阴影涵芬楼本 , 1986年 , 第7页 。
4
结语
龙泉窑南北两宋制瓷工艺有“厚胎薄釉”与“薄胎厚釉”之显著差异 。 北宋龙泉窑青瓷表现为淡青薄釉 , 南宋龙泉窑则典重无纹的乳浊厚釉 , 南北两宋龙泉窑青瓷工艺目标和审美意象全然不同 。 南宋龙泉窑青瓷造型上仿古铜器 , 釉质上仿玉 , 至南宋中晚期粉青釉、梅子青釉产品的成功烧制 , 可以说比历代青瓷都更为接近美玉的特征 , 将青瓷“似玉”的工艺理想变成美的现实 , 以此承载使用者“比德于玉”的诉求 。 这是相对于北宋龙泉窑制瓷工艺的转向与蜕变 , 是南北窑业技术交流互动的结果 , 是始自晚唐五代数百年来儒家文化影响下 , 青瓷“尚玉”观念和“似玉”工艺理想的呈现 。
参 考 文 献
1. 熊寥、熊微编注 , 《中国陶瓷古籍集成》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06年 。
2. 熊海堂 , 《东亚窑业技术发展与交流史研究》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
3. 浙江省轻工业厅编 , 《龙泉青瓷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
4. 张福康 , 《中国古陶瓷的科学》 ,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0年 。
5.沈岳明、郑建明 , 《哥窑的新发现》 , 北京:文物出版社 , 2018年 。
6. 宗白华 , 《宗白华全集》 ,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1996年 。
本文转载至QingStudio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