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乱象丛生:我们的孩子都在读什么?( 七 )


21世纪初 , 一本全球现象级儿童文学作品的问世 , 更是带动起童书成为近年出版市场上最大的热门领域 。 2000年10月 , 中国小读者第一次认识了头上有道疤的男孩“哈利波特” , 在首发日的第一个小时 , 最初引进的《哈利波特》前三部就卖出了2500册 。 迄今为止世界印刷出版史上最畅销童书的问世、新一代父母对儿童出版物的渴求 , 以及儿童对家庭消费影响力的加强 , 共同将儿童读物推成了儿童消费的最重要内容 。
在博洛尼亚、法兰克福、伦敦、阿布扎比等世界各地的童书展上 , 来自中国数量庞大的出版人、书商接踵而至 。 赵平参加过其中一些 , 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书商和各大出版社的编辑几乎是“抢书”的状态 , 有些出版商甚至直接走到代理人的货架前 , 看都不看 , 就指着满满一架子绘本和童话说:“这些我全要了 。 ”
绘本的盛行 , 无疑是“读图时代”降临 , 图形、图像成为阅读主体内容后 , 发展出的合乎逻辑的创作、出版和阅读结果 。 绘本从低幼市场开始 , 如今已有适合各年龄段的读物 。 一批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学者也进入这一领域 , 如曹文轩著、巴西插画家罗杰·米罗绘图的《羽毛》 , 高洪波著、李蓉绘图的“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 , 金波著、西班牙插画家哈维尔·萨巴拉绘图的《我要飞》等 。
由于绘本划分年龄 , 带动了整个儿童出版的细分 。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明琴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 目前少儿出版在两个维度上都有详细分类 , 类型上分为虚构和非虚构 , 虚构中再分为童话、校园小说、幻想小说 , 非虚构多按学科划分 。 同时 , 每个类型作品又按年龄分类 , 每2~3岁间隔为一个阶段 , 1岁以内的婴儿读物细分到每个月 。
儿童出版物的创作与发行 , 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 。 1999年少儿图书在整个图书零售市场所占比重为8.60% , 2012年增加到15.09% , 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是28.31% 。 针对少儿出版的发掘与利润争夺 , 几乎成了席卷中国出版界的醒目现象 , 如今 , 全国超过500家出版社参与少儿出版 , 形成了真正的卖方市场 。
起步较晚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 在21世纪新出版的童书里 , 引进童书占了绝大部分 。 2016年 , 开卷公司曾进行市场调查 , 引进版童书品种占童书市场全部品种的29.78% , 引进版童书码洋占整体码洋的41.52% 。 无论是《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特的网》《柳林风声》等经典童话 , 还是《神奇校车》《不一样的卡梅拉》《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大卫 , 不可以》等绘本 , 几乎成为家长们的必买书籍 。
童书的引进速度也几乎与它们的成名速度同步 。 2018年8月底 ,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第36届世界大会在希腊雅典举行 , 俄罗斯插画家伊戈尔·欧尼可夫被授予2018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 。 50天后 , 伊戈尔·欧尼可夫就带着他的两本中文版新书《狐狸和兔子》《老鼠的房子》来到中国 。 有业内人士将之称作童书出版的“中国速度” 。 有一次 , 一位中国童书编辑与国外同行聊天 , 同行说:“你知道吗?你们快把我们买空了 , 甚至出书的速度已赶不上你们的引进速度 。 ”和成年人的图书相比 , 儿童读物真正做到了与国际同步 , 无论国别、品种、类型 , 童书已经拥有最完备的引进目录 。
与此同时 , 中国儿童文学界也出现了上个世纪无法想象的超级畅销书以及一批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作家 。 曹文轩《草房子》销售超过2000万册 , 杨红樱创作的“笑猫日记”系列销售超过8000万册 ,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6000万册 , 北猫的“米小圈”系列超过6000万册 。 2016年4月4日 , 曹文轩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诺贝尔奖”的国际安徒生奖作家奖 , 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文学被译介到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