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丘壑磊珂图明末清初傅山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傅山一生著述颇丰 ,
涉及到政治、哲学、历史、
医学、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 。
在其所著文章中 ,
有一篇名为《(音:nián shàn)嗢陀南赋》 ,
是一种食材 。
关于它的解释 ,
很多研究者的看法不同 。
那么 ,
它究竟是何物呢?
本期推出的是 ,
山西学者郝岳才撰写的文章:
“食材新考”
本文图片
▲傅山像
傅山有《嗢陀南赋》 , 就其中“”一词存在着各不相同的释解 。
张颔先生曾从文字训诂与地方饮食等角度进行考证研究 , 作《试解》 , 认为是用“穬麦”所做的饼饵 , 傅山当时所食者 , 为地方名吃 , 即现在山西北路常吃的莜面 。
吴晓龙先生引用丰富史料 , 写成《再释》 , 认为“”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所称的“碾转”“稔转”“捻捻馔儿”“连展”“辗转子”“撚钻儿饭”“碾?”“冷蒸”“麦蚕”等产麦区尝新食物相同 , 上可追溯至宋代 , 多从制作方法与制成后形状并结合当地方言命名 。
在前两文基础上 , 赵怀舟等六人作《傅山续解》 , 进一步从名称演变、制作方法、穬麦不同于莜麦三个视角纵深研究 , 并对《嗢陀南赋》的写作时间提出质疑 , 辛酉、壬戌或为康熙二十、二十一年(1681年、1682年) 。
其实 , 关于一词及其确切内涵 , 道光《阳曲县志》已有确论 。 在其“卷二 · 舆地图下 · 方产 · 附录”中 , 专列“居民各种面食”一条 , 在“麧饭”下注曰:“广大麦初熟 , 乡间妇女刈而磨之 , 状如绳 , 又名麦绳儿 。 色浅碧 , 或荤或素 , 以菜伴食 , 香美异常 。 傅青主有《麧小赋》 , 案:麧恨结切 , 音纥 , 坚麦也 。 才何切 , 音醝 , 劘麦也 。 又有《嗢陀南赋》 ,, 力展切 , 音辇 。, 上演切 , 音善 。 大麦新熟 , 作也 。 俗呼捻转即此 。 见《霜红龛集》 。 ”即 , 由新熟大麦制作 , 俗呼捻转 。 与麧饭食材相同 , 广大麦初熟 , 刈而磨之 , 状如绳 , 色浅碧 , 或荤或素 , 以菜伴食 , 香美异常 , 所以又名麦绳儿 。
综上所述 , 的制作方法 , 无有异议 , 矛盾的焦点在食材上 , 即 , 穬麦确指是大麦、小麦还是莜麦 。 笔者反复斟酌 , 认为此一话题仍有讨论空间 , 拟从以下四个维度分析 。
本文图片
▲大麦穗
第一、从文字训诂论 , 穬麦应指大麦 。
“青青之穬 , 最宜 。 ”《说文》曰:“穬 , 芒粟也 。 ”程瑶田《九穀考》曰:“穬 , 大麦之别种也 。 ”芒粟即穬麦别称 。 《齐民要术》曰:“穬麦 , 大麦类 。 ”李善注“崔寔《四人月令》曰:‘四月可籴穬 。 ’注曰:‘大麦之无皮者曰穬’” 。 《开工天物·乃粒·麦》:“凡麦有数种 , 小麦曰来 , 麦之长也;大麦曰穬 , 曰麰 。 ”
可见青青之“穬”盖指大麦言 , 更准确地说 , 穬乃指脱去皮壳之大麦 。 在山西历史上大麦种植颇为普遍 , 吴其浚所著之《植物名实图考》曰:“穬 , 麦 , 今山西多种之 。 ”
第二、从食用时间论 , 麧与皆以大麦为食材 。
《麧小赋》末记“丁酉既热” , 说明其时正值顺治十四年(1657年)初夏 。 比对光绪间增补刻印之雍正五年丁未(1727年)会稽本《钦定万年书》 , 顺治十四年(1657年) , 立夏在阴历三月二十二乙丑日 , 小满在阴历四月初六戊寅日(张培瑜考订为四月初九辛巳) 。 芒种在阴历四月二十四丙申日 , 夏至在阴历五月初九辛亥日(张培瑜考订为五月初十壬子) 。 初夏当在阳历立夏与小满之间 , 即阴历三月二十二至四月初六(初九) 。 此间 , “青青之穬” , 除了大麦 , 无有其他农作物收割 。 也只有大麦能称得上“时新第一” 。
- |“此条宜删”!傅山《霜红龛拾遗》中“被消失”的儒学反思批判文字
- |傅山《阿难吟》颜体楷书欣赏
- 傅山|狂草大家写小楷,精致醇雅!
- 傅山小楷|傅山小楷《金刚经》,结体简穆舒展,风格?疏?逸隽永,可谓极构!
- 季节|可恶,这么多春菜我还没吃过!
- 傅山|认识自己,艺术方得始终
- 薛宝钗|贾母喜欢把用过的吃过的东西给别人,薛宝钗偷偷效仿,结局亮了!
- 傅山|这位“大夫”,博极群书,一手好字!
- |这些价值不菲的小杂鱼你吃过吗?
- 观音&难怪八戒敢杀观音,敢顶如来,你瞧他小时候吃过啥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