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原文翻译赏析,师说全诗的意思( 三 )


38.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 。其,难道,表反问 。欤,语气词,表感叹 。
39.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常,固定的 。
40.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县境)的国君,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 。
41.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
42.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 。
43.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周礼 。聃是老子的字 。
44.之徒:这类 。4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论语·述而》原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46.不必:不一定 。
47.术业有专攻:在业务上各有自己的专门研究 。攻,学习、研究 。
48.李氏子蟠(pán):李家的孩子名蟠 。李蟠,韩愈的弟子,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
49.六艺经传(zhuàn)皆通习之: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的学习了 。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乐》已失传,此为古说 。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 。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 。通,普遍 。
50.不拘于时:指不受当时以求师为耻的不良风气的束缚 。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于,被 。
51.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 。嘉:赞许,嘉奖 。
52.贻:赠送,赠予 。
【赏析】: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 。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 。但他早已有名 。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爱好者的范围,形成一个广泛性的运动,他俨然成为这个运动的年轻的领袖 。他用古文来宣传他的主张 。维护先秦儒家的思想,反对当代特别盛行的佛老思想;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俗下文字”即魏晋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内容 。这个运动所以逐渐形成于唐德宗统治的后期,是有现实的社会条件的 。它是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而这除军阀、大地主外,正是当时广大社会阶层的现实利益的要求 。韩愈的积极努力,对这个运动的开展与形成,起了不断促进的作用 。就古文来说,他不仅自己刻苦努力,从理论到实践,表现了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不顾流俗的非笑,努力提倡,特别表现在给青年们热情的鼓励和指示 。《师说》正是这种努力所引起的一篇具有进步意义和解放精神的文章 。
韩愈由于幼年的家庭教养和天宝以来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从青年时代起,就以一个传道的古文家自命 。这也是他在科举和仕宦的阶梯上十年不能得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他并不悔,还愈来愈有自信 。最初他到汴州参加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的时候(796—798),先教李翱学古文;由于孟郊的介绍,不久又教张籍学古文 。后来逃难到徐州(799),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安置他在符离,又教一个青年人张彻读古书,学古文 。张建封死后,仕途不通,到洛阳闲居(800—801) 。向他请教的青年愈来愈多,他对青年们非常热情,奖励有加 。他在《重答李翊书》中说:“言辞之不酬,礼貌之不答,虽孔子不得行于互乡,宜乎余之不为也 。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逾而情过乎?”为了“广圣人之道”,他以热情的、有礼貌的态度对待一切向他请教的青年,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礼逾”和“情过”的问题 。他回答许多青年的信,指示怎样做人,怎样作文 。在韩愈看来,文章是作者的人格修养的表现,做人与作文应该是一致的 。他进了国子监后,对待青年依然非常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