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原文翻译赏析,登岳阳楼全诗的意思( 三 )


尾联“戎马关山北 。”“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 。“关山”,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 。“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 。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 。“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 。“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 。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 。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 。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 。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 。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 。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 。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 。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 。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为以下两点 。
第一,作品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 。作品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 。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作品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
第二,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大跨度的跳跃 。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 。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 。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 。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 。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 。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 。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 。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 。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