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
【作者】: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
【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注释】: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 。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 。衔:用嘴含 。微木:细木 。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
④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
⑥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 。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⑧猛志:勇猛的斗志 。
⑨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
⑩讵:表示反问,岂 。
【赏析】: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极为简练、传神 。《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为复溺死之仇,竟口衔微木,要填平东海 。精卫之形,不过为一小鸟,精卫之志则大矣 。“精卫衔微木”之“衔”字、“微”字,可以细心体会 。“衔”字为《山海经》原文所有,“微”字则出诸诗人之想象,两字皆传神之笔,“微木”又与下句“沧海”对举 。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微之木,与那莽苍之东海,形成强烈对照 。越凸出精卫复仇之艰难、不易,便越凸出其决心之大,直盖过沧海 。从下字用心之深,足见诗人所受感动之深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此二句,概括了刑天的神话故事,亦极为简练、传神 。《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干,盾也;戚,斧也 。刑天为复断首之仇,挥舞斧盾,誓与天帝血战到底,尤可贵者,其勇猛凌厉之志,本是始终存在而不可磨灭的 。“刑天舞干戚”之“舞”字,“猛志固常在”之“猛”字,皆传神之笔 。渊明《咏荆轲》“凌厉越万里”之“凌厉”二字,正是“猛”字之极好诠释 。体会以上四句,“猛志固常在”,实一笔挽合精卫、刑天而言,是对精卫、刑天精神之高度概括 。“猛志”一语,渊明颇爱用之,亦最能表现渊明个性之一面 。《杂诗·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是自述少壮之志 。此诗作于晚年,“猛志固常在”,可以说是借托精卫、刑天,自道晚年怀抱 。下面二句,乃申发此句之意蕴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同物”,言同为有生命之物,指精卫、刑天之原形 。“化去”,言物化,指精卫、刑天死而化为异物 。“既无虑”实与“不复悔”对举 。此二句,上句言其生时,下句言其死后,精卫、刑天生前既无所惧,死后亦无所悔也 。此二句,正是“猛志固常在”之充分发挥 。渊明诗意绵密如此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结笔二句,叹惋精卫、刑天徒存昔日之猛志,然复仇雪恨之时机,终未能等待得到 。诗情之波澜,至此由豪情万丈转为悲慨深沉,引人深长思之 。猛志之常在,虽使人感佩;而时机之不遇,亦复使人悲惜 。这其实是一种深刻的悲剧精神 。
-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原文翻译赏析,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全诗的意思
- 《长干行·其一》原文翻译赏析,长干行·其一全诗的意思
- 《狱中题壁》原文翻译赏析,狱中题壁全诗的意思
-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翻译赏析,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全诗的意思
- 《劝学》原文翻译赏析,劝学全诗的意思
-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赏析,答谢中书书全诗的意思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翻译赏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诗的意思
- 《雪梅·其一》原文翻译赏析,雪梅·其一全诗的意思
- 《龟虽寿/神龟虽寿》原文翻译赏析,龟虽寿/神龟虽寿全诗的意思
-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原文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全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