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 上课的时候 , 要安静地坐好 , 不防碍别人等 。接着 , 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 , 比如 , 待人要有礼貌 , 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 , 接受人家的礼物 , 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 , 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 , 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 。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 , 他们接受不了 , 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 。
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 , 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 , 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 , 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 , 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
比如 , 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 。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 , 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 , 要求幼儿讲卫生 , 我就说 , 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 , 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 , 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
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 , 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 , 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 。
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 , 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 , 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比如 , 大家在午睡的时候 , 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 , 脚步走的很重 , 就给他一个暗示 , 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 , 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
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 , 胆子特别小 , 他不习惯集体生活 , 不相信自己的力量 , 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 , 也往往不敢去做 。对于他来说 , 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 。
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 。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 。
如上美工课的时候 , 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 , 让他来分筷子 。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 。
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 。接着 , 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 。
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 , 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 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 , 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
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 , 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 , 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 , 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 , 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 , 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 , 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 , 听任它发展下去 。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 , 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 , 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 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 , 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 , 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 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 ,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 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 , 自觉遵守纪律 , 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 , 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 , 即吃饭吃得认真 , 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 , 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