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终身雇佣制度论文概要怎么写( 四 )


终身雇佣制是由创立于1928年的松下公司提出的 。其创业者、被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松下员工在达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 , 不用担心失业 。
企业也绝对不会 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这样一来 , 企业可以确保优秀的员工 , 员工也可以得到固定的保障 。松下开创的经营模式被无数企业仿效 , 这一终身雇佣制度也为二战以后的日本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
终身雇佣制的形成及存在条件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 企业普遍实行终身雇佣制的雇工惯例 , 这的确曾是日本经济社会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的产生及其存在 , 与下述的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分不开 。
1、劳动力供不应求 战后 , 特别是50年代到70年代初 , 日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递增 , 劳动力的再生产远远赶不上物质再生产迅速扩大的需要 。劳动力不足、人才紧缺成为当 时日本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 而且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状况难望在短期内转变 。
在这种背景下 , 企业为了稳定熟练工人队伍 , 防止工人“跳槽” , 普遍实行了“年功序列工资制” 。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 , 亦即根据职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 , 工龄越长 , 工资也越高 , 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越大 。
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 , 工龄就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 。这里所说的工龄 , 均指在同一公司或企业内连续工作的年数 , 而在不同公司工作的工龄一般不能连续计算 。
“年功序 列工资制”增强了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 , 比较有效地防止了熟练工人和技术骨干被别的企业挖走 。2、择业自由 , “跳槽”受损 在日本 , 人们能够根据个人的条件和爱好选择职业 。
对于一个人来说 , 他就职的公司或企业是他所“相中”了的 , 因而被录用后 , 一般不会中途“跳槽” , 另谋他就 。如果“跳槽” , 个人或多或少总要受到一些损失 。
这是因为 , 进入新的公司或企业后 , 工龄要从头计起 。日本朝日人寿保险公司整理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总的看 , 调动工作后的年均收入和终生收入不是增加 , 而是减少 , 减少程度因年龄而异 。
25 岁左右的人调动工作后 , 年均工资减少程度为70~80万日元 , 35岁左右的人调转后 , 年均收入减少程度为150~200万日元 。调动工作而收入不受影响的 仅限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年轻且有特殊技能 , 因特聘而调转者;二是由平均收入低的行业(如传统制造业)转向平均收入高的行业(如金融业、保险业等) 。
但是 ,  35岁以后转行的 , 其终生收入没有一个不是减少的1 。因此 , 只要企业没有倒闭 , 35岁以上的职工一般不再思迁 。
3、以公司为单位加入社会保险的制度 在日本 , 职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 , 是以他们在工作期间参加养老保险(或养老信托)基金为前提条件的 。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方式是:保险金的一半按一定比例从 职工每月的工资中扣留 , 另一半由企业(即雇主)交纳 。
工作调转之后 , 若要取得在原公司或企业积蓄的那部分养老保险金 , 相当费周折 。这是因为 , 无论是参加养 老保险基金还是加入养老信托基金 , 一般都是以公司或企业为单位办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