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解读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工艺!(好资料)( 二 )


[表一] 开展微痕分析的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基本情况
二、工艺分析举例
1.竖式S形玉龙佩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龙形佩较多 , 均穿孔 , 应为挂饰 , 其形制包括双龙玉佩、竖式S形龙佩或回首躬身的龙形佩等 。 竖式S形龙佩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类 , 共计5件 , 玉质均为白色或泛青的白色 , 半透明 , 常见黄褐色或褐色沁斑 。 这些竖式S形龙佩形制相近 , 均以锯片切割技术开片 , 设计定稿之后 , 在两面以阴刻结合减地工艺制出浅浮雕纹饰 , 整体以镂雕方式制成竖立的S形 , 一般在角、须或尾等细节处略有小异 。 此次以竖形龙佩W4:30为例〔图一:1〕 , 选择6处观察点进行SEM分析 。
玉器|解读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工艺!(好资料)
本文图片

玉器|解读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工艺!(好资料)
本文图片

玉器|解读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工艺!(好资料)
本文图片

玉器|解读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工艺!(好资料)
本文图片

〔图一〕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竖形龙佩W4:30的微痕SEM分析图
1.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竖形龙佩W4:30;2.观察点Ⅰ处SEM图;3.观察点Ⅱ处SEM图;4.观察点Ⅲ处SEM图;5.观察点Ⅳ处SEM图;6.观察点Ⅴ处SEM图;7.观察点Ⅵ处SEM图
观察点Ⅰ位于竖式S形龙佩的眼部 , 以阴刻技术加工上下眼眶 , 玉工为了进一步表达立体感 , 于上眼眶的两条阴刻线之间略为减地 , 并沿着眼眶阴刻线打磨使之呈现出圆凸的浅浮雕状 。 SEM下观察 , 阴刻线粗细均匀 , 光滑流畅 , 根据我们以往对阴刻工艺的实验和对比分析 , 此类特征的阴刻痕迹应是旋转砣具所为;减地面上同方向的磨痕明显 , 工具应是粒度较小的砺石;眼珠周围可见不断改变方向的小磨面相交 , 打磨工具同于减地工具;眼珠中部光滑无明显磨痕 , 应是经过更为精细的抛光打磨〔图一:2〕 。
观察点Ⅱ处 , 以阴刻的卷云纹表达龙的鼻翼 。 SEM下阴刻线极为流畅 , 与旋转砣痕相符 , 阴刻线被玉器顶面打破 , 这说明玉龙外轮廓的制作是在阴刻之后 。 此外 , 顶面上光滑无痕 , 与器表一样经过精细的抛光打磨〔图一:3〕 。
观察点Ⅲ位于从下颚向下卷至胸前的龙须镂雕内表面 , 此处镂雕工艺应是先钻小孔 , 后穿细窄的线锯状工具锼镂而成 。 SEM下可见孔的部分内壁及镂雕的部分内壁 , 均未进一步打磨〔图一:4〕 。
观察点Ⅳ处 , 阴刻后打磨边缘而成的齿部 , 与眼部做法一样 , 以浅浮雕的方式表达立体感 。 SEM下可见齿边缘打磨形成的小磨面 , 磨痕明显 , 应是手持小砺石制成〔图一:5〕 。
观察点Ⅴ处 , 由8条阴刻线组成的龙须自齿部向后呈飘扬状 。 SEM下观察阴刻痕流畅 , 符合旋转砣具的阴刻痕特征 , 粗细约0.2毫米左右〔图一:6〕 。
观察点Ⅵ处 , 为器表涡纹(亦称谷纹) 。 涡纹是战国秦汉时期玉器表面常见的一种纹饰 , 通常整齐地排列在玉璧、玉璜等器物表面 。 肉眼观察涡纹的制作 , 在减地的基础上使涡纹凸起呈小圆粒状 。 SEM下观察 , 减地面上抛光打磨水平极高 , 环绕每个涡纹都有一条近似逗号形状的阴刻线 , 自涡纹顶端延伸至减地面 , 粗细约0.3-0.4毫米 。 涡纹下部还保留有打磨造成的小磨面 , 阴刻线叠压在磨面之上 , 涡纹顶端则经过仔细的抛光打磨〔图一:7〕 。 根据观察结果 , 推测器表涡纹的制作工序大致为四步:减地、打磨涡纹、制作阴刻线和表面抛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