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 , 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西麓发现兵马俑群 , 发掘者根据俑坑的规模推测其主人可能为某一代楚王 。 七年后 , 这位楚王的墓葬被找到 , 相关单位于1994年12月起展开三个月的清理发掘工作 。 该墓虽被盗扰 , 但规模宏大 , 内墓道中三间耳室和一座陪葬墓保存完好 , 出土了2000余件珍贵文物 , 其中包括200多件玉器(玉衣片4000余片) 。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品类颇多 , 按照使用功能可分四大类 , 包括:传统的礼玉 , 如玉璧、玉璜、玉戈等;生活实用器 , 主要是酒器 , 如玉卮、玉杯、玉耳杯等;装饰用玉 , 如各种龙形佩、玉环、玉蝉等 , 专用于殓葬的葬玉 , 如玉衣、玉枕、镶玉漆棺等 。
发掘者通过观察这批出土玉器 , 认为当时楚王用玉和属下用玉的级别不同 , 楚王多用玉质上乘的白玉和青玉 , 而其属下食官监及两位女性墓所出玉器不仅玉质较差 , 造型普通 , 且制作工艺较为简单 。 另外 , 发掘者根据墓葬中有半成品 , 并通过比较徐州地区其他楚王墓所出玉器 , 认为狮子山楚王墓所出部分玉器当是楚国王室作坊制作的 , 这意味着西汉时期楚国拥有技艺高超的制玉匠师 。 王恺先生曾根据狮子山楚王墓的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 , 认为该墓时代为西汉前期 。 通过比较西汉中后期的诸侯王墓所出玉器 , 他提出狮子山楚王墓所出玉器具备战国至西汉中期成熟玉器的过渡特征 。
近期 , 我们在对狮子山玉器进行整理的过程中 , 发现一个尤为明显的现象 , 即玉质好的玉器加工水平相应极高 , 而玉质较次的玉器加工相对粗糙 。 前者多为礼玉、佩玉或实用器 , 多为楚王生前所用 , 后者多见于陪葬用玉 。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玉器工艺 , 我们选择了数件有代表性的玉器进行微痕复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以下简称SEM)下的微痕观察 , 希望首先从工艺技术上获得科学准确的认识 , 为更深人的研究打下基础 。
一、研究方法
微痕复制使用的印膜材料为3M EXPE Garant Expression Material,无毒性或腐蚀性 , 可以快速且高精度地复制玉器表面的加工痕迹 。
加工痕迹的复制通常需遵循两个原则:其一 , 确保文物安全 , 某些部位需要避免或谨慎处理 , 比如发生高程度次生变化的玉器表面 , 或黏附有朱砂、金属锈斑等残留物的玉器表面 , 又或受损破裂处 。 其二 , 确保复制的为加工痕 , 玉器表面可能因长期使用而形成有规律性或杂乱无章的使用痕 , 此类痕迹与工艺无关 。 在排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后 , 对加工痕迹清晰且表面清洁处进行微痕复制 。
这种以复制了器表加工痕的硅胶印模替代器物本身作为被观察对象 , 其优势明显 , 不仅避免了器物被置于仪器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 而且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孔洞、沟槽等不便观察的部位 。
本次SEM观察使用的仪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FEI Quanta 650 , 实验参数:高真空 , 束斑直径3 , 加速电压20kv , 压力100Pa , 采用二次电子成像模式 。 SEM较传统显微镜观察方法 , 其优点不仅在于放大倍数 , 更主要的在于景深大、成像立体感强、测量数据精度高等方面 , 是目前研究玉器工艺的最佳手段之一 。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数量多 , 各类玉器以片状为主 。 此次研究目的是为了初步了解西汉早期玉器工艺水平和加工工序等问题 , 因此我们以工艺精湛、具有代表性的玉器作为本次微痕分析对象 , 包括片状竖形S龙佩1件、玉衣片3件、玉棺片1件、写实圆雕的玉蝉1件及玉管1件[表一] 。 作为生活实用器的玉卮、玉杯等因涉及掏膛工艺 , 我们将另具专文讨论 , 此处暂不择为观察对象 。
- 文化|传承国学经典《道德经解读》新书发布会暨赠书仪式西安举办
- 玉器|玉器史的巅峰?汉代高古玉
- |玉器收藏风向标——藏玉必藏玺!
-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百花齐放的战国玉器
- 艺术品|收藏玉器的未来如何?
- 赵敏&解读金庸 从《倚天屠龙记》看武侠的衰落
- |玉雕的极限——薄胎玉器
- 易学家@钱钟书是个易学家?看看他解读的《周易》怎么样!
- 中国书法#视觉语境的突破与创新——龚光万《彩墨天眼系列》文化解读
- 佛像|1980年徐州两农民:鱼塘中挖出佛像,供奉家中,没想到价值上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