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德累斯顿:一座城市的战后重建,远比想象中更困难( 二 )


重建的难题
德累斯顿被重建了 。 缓慢 , 历经困难和冲突 。 细致入微的修复与小心谨慎的现代景观美化手段结合在一起 , 所以你很难一眼就辨认出广场上的那些新建筑 。 但奇怪的是 , 尽管重建工作奇迹般地完成了 , 我们却还是能看到曾经的废墟 。
以俯瞰新市集广场的18世纪巴洛克风格建筑圣母教堂为例:你可以清晰地看见修复用的白色石材刺向天空 , 与原来焦黑的砖石和残破的墙柱形成鲜明对比 。 所有经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和后一天美国第八航空队飞行员轰炸后剩下的东西都被保留了下来—这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
这座城市现在成了某种象征残忍的总体战的图腾:同广岛和长崎一样 , “德累斯顿”这个名字将永远与“湮灭”联系在一起 。 这座城市位于纳粹德国的心脏地带 , 是孕育早期国家社会主义政治运动的摇篮 , 这个事实又让德累斯顿所背负的道德难题愈发复杂 。
历史|德累斯顿:一座城市的战后重建,远比想象中更困难
文章图片

历史|德累斯顿:一座城市的战后重建,远比想象中更困难
文章图片

轰炸前后的城市 。
在过去数十年中 , 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愤怒、同情、痛苦与创伤 , 关于这座城市及其遭到的轰炸 , 道德争论和分析一直不曾停歇 。 时至今日 , 这样的争论仍然是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在德累斯顿 , 过去与当下并存 , 所有人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穿过时间与记忆的层层关卡 。
这座城市更晚近的历史又为它带来新的难题:二战结束后 , 德累斯顿归属苏联控制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苏维埃政府真正控制了历史的进程 , 他们在市中心大兴土木 , 建造新的建筑和设施 , 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 这也是为什么当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 , 欢庆的浪潮席卷欧洲大陆时 , 一些人却由衷地对东德政府的垮台感到遗憾 , 直到今日他们的想法也仍未改变 。
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德累斯顿人 , 名叫维克多·克伦佩雷尔 , 是一位学者 。 在大多数犹太人都被驱逐到死亡营后 , 他成了这座城市为数不多的犹太裔居民之一 。 战后 , 他形容这座城市曾是“一个珠宝盒” , 这也是轰炸引起如此多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 。 毫无疑问 , 德国还有其他城镇遭受更严重的破坏 。 在德累斯顿遇袭几周后 , 西边的城市普福尔茨海姆也遭到袭击 , 短短几分钟内 , 该城的死亡人口比例甚至比德累斯顿那惊人的死亡率还要高 。
还有其他城市遭到焚毁 。 1943年 , 成吨的燃烧弹从汉堡的天空中倾泻而下 , 砸向成片的木质建筑 , 一时火光四起 , 窗瓦尽碎 。 橙色天空中的飞行员惊愕地看着一条条火龙在狭窄的街道中穿梭蔓延 , 汇聚成巨大的熔炉 , 仿佛要将所有元素破坏殆尽:空气被抽走 , 滔天热浪冲上天空 , 没被烧死的人也窒息而亡 , 每一次越来越微弱的呼吸都灼烧着肺部 。
科隆、法兰克福、不来梅、曼海姆、吕贝克以及其他城市的情况也一样 。 在许多地方 , 除了超出想象的遇难人数以外 , 那些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欧洲文明的宫殿、剧院、教堂等建筑也被大量摧毁 。
历史|德累斯顿:一座城市的战后重建,远比想象中更困难
文章图片

德累斯顿的战后重建 , 在废墟上铺设轨道以供车辆通行 。
然而 , 和德国西部的很多城市不同 , 德累斯顿靠近波兰和捷克边境 , 距布拉格只有约100英里 , 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地位 。 长久以来 , 它一直以精美的艺术品收藏、多姿多彩的萨克森历史 , 以及美轮美奂的巴洛克教堂和赏心悦目的巷弄闻名于世 。 当时 , 就像现在一样 , 这座城市离世界如此之近 。 它坐落在易北河的河谷深处 , 环绕四周的迷人山丘一直延伸到远处风景如画的山林之中 。 19世纪初 , 哲学家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曾将德累斯顿称作“德国的佛罗伦萨” , 并且描述了两座城市令人赞叹的相似之处 。 这也是后来更广为人知的“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这一称呼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