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小兵张嘎》 。
本文图片
《“邮花皇后”之谜》 。
与漫画的区别
连环画绘制要求严谨 , 但也许 , 正是这种严谨 , 限制了它在艺术表达上的进一步可能 。 连环画绝对忠诚于现实的要求 , 让它即使站在戏剧舞台上进行画面表示时 , 也会对题材和人物的表达方式产生限制 。 当一个人惊恐的时候 , 他脸上就是现实中或者电视机里那些人物脸上的惊恐情绪 , 不会像蒙克的油画那样捂着脸变形 。 细节必须同时是情节 , 画面可以留白 , 但是页面不行——我们可以举例来说明一下二者的区别 。 漫画与图像小说对文字是没有必须要求的 , 《消失的塞布丽娜》和《灯塔》之类的作品都没有任何对白 , 读者从画面中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故事 , 而是气氛 , 借助画面与分镜形成的氛围 , 将读者拉入到故事的环境中 , 从而再由双眼的触觉激发读者对叙事的联想 。 即读者需要在脑中自行组合叙事 。
而连环画的本质并不在于表现画面氛围 , 而是叙事 。 故事是最重要的 。 连环画中 , 没有角色的场景或物品特写本身就极为稀少 , 即使偶尔有 , 那随之出现的一定也还有旁白 。 一幕一幕的场景切换形成的固定的叙事节奏 。 在表现故事上 , 连环画并不试图用画面将读者带入某种情绪和氛围 , 而意在用文字将画面串联起来 , 形成一种带着固定韵律的流动感 。
因此 , 连环画的式微 , 还与叙事的方式有关 。 它的形式从骨子里就要求作者创作一个平铺直叙的、古典章回体式的剧本 , 不能有过多的跳跃或回溯 , 不能有过于夸张的叙事策略 。 随着国外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传入 , 其实能够发现 , 连环画的叙事方式是与现代乃至后现代的艺术风格有着天然的绝缘感 。 当然 , 这其实也并不是核心问题 。 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如果能用传统的中国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 依然会是很精彩的呈现 。 但是 , 缺乏对传统叙事的新故事挖掘 , 对连环画创作来说或许才是真正的源头上的枯竭 。
本文图片
《镜花缘·女儿国招亲》 。
本文图片
《鱼塘边的战斗》 。
烟火气的特点
这些是连环画形式的桎梏 。 那么 , 连环画有没有独属于该形式的优点呢 。
自己现在看得多的 , 还是欧美的图像小说 。 每一本的故事都非常有创意 , 画风也很迥异 , 有些获得大奖的图像小说 , 图片的画风非常简单 , 和电脑上自带的矢量图差不多 , 刚开始看的时候还非常不适应 , 但是读下去后发现 , 其实画家选择的这个形式是最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 。 连环画也是一样 , 它的画面里自带一种中国传统叙事的烟火气 。 图像小说是可以冷清的 , 但连环画没有冷的 , 即便故事是彻底的悲剧 , 也带着一丝喘息的热气 。
这种热气 , 就是中国连环画无法被其他同类形式替代的特点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它只能被中国的读者们强烈地感触到 , 写实的画风带来的是对生活细节的凝视 。 它甚至不仅是讲述一个传统的故事 , 而是从读者体内召回某些失落的人生故事——当我们看到画面里出现安置在客厅里的落地电风扇 , 需要翻盖的手机 , 在街道旁边吹哨子的卖奶人 , 送信的邮差和报刊亭……这些场景是当下很多读者曾经经历过 , 但随着时代发展而早早湮灭的记忆 。 考究严谨的连环画能用最细节的物件 , 将这些飘零的回忆重新在读者内心拼合起来 。
- 记忆|重寻连环画:难以磨灭的记忆
- 童心|童眼看书
- 连环画&连环画《一件怪事》,原著马克吐温,怪在哪里呢?
- 连环画|冒险小说故事连环画《宝岛历险记》张明超1980年
- 东关街|东关街的小人书摊,你还记得吗?
- 塔山$连环画《一罐豆浆》,这事会与林帅有关?
- 连环画!瀚大黎众|江苏版锡剧故事连环画《显应桥》王企玫绘画1958年初版
- 贺友直|【中华文化】贺友直——连环画欣赏
- 水浒@水浒连环画之《曾头市》,刀马人物精彩传神,令人叫绝
- 赵宏本&郑家声绘制的《智激美猴王》连环画,堪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