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鼓楼外》涉及到很多传统木工手艺 , 为此您拍这个戏是不是也做了很多准备?
答:玩家具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 。 我从中戏毕业后 , 进入北京人艺演话剧 , 后来有幸认识了大编剧邹静之老师 , 邹静之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 其中就有老家具 , 然后又通过他 , 我认识了王刚老师 。 所以 , 我特别早的时候就跟着他们一块玩老家具 , 北京话叫“玩” , 他们都是手把手地教我 , 让我对老家具有了一些了解 。 我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家具城 , 或是木工房跟着邹静之老师一起度过的 。 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着这个业余爱好 , 所以这是我平常生活中的一点小积累 。
问:这次您既当导演 , 又当主演 , 您觉得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答:演员是感性的 , 演员活在角色里 。 导演是理性的 , 导演是活在剧里 。 跳进跳出 , 这部剧真的是挺考验我的 。 拍完这部戏后 , 我就不再自导自演了 , 因为我觉得哪方面都有欠缺 , 而且我还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 , 要不我踏踏实实导一部剧 , 要不我就踏踏实实去演一个剧 , 这是两个行当 。
谈文化: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问:《鼓楼外》里有很多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 , 引人深思 , 比如师父易大船说的“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 您怎么看剧里蕴含的这种人生韵味?
答: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 这句话真得太好了 , 意思是你如果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 , 太追逐眼前的利益 , 便会失去更大的东西 , 失了大道 , 甚至把自己也给陷进去 。 比如于钟声是个木匠 , 他的不忘初心 , 就是把手上每一件木工活做好 , 踏踏实实静下心做好本职工作 。 还有一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 , 这句话说了很多年 , 但是真正能做到 , 太难了 。 剧里我和海一天饰演的二师弟尹东义就因为仇恨 , 一直在斗 , 互相较劲 , 最后斗得两败俱伤 , 落得一场空 。 这对我们还是有所启示的 。
问:《鼓楼外》通过木匠手艺和家具 , 弘扬工匠精神 , 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 您怎么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于钟声|从招人恨的骆士宾到北京木匠于钟声,于震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答: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有很多 , 里面蕴含着精妙的技艺和令人崇敬的工匠精神 。 比如家具、瓷器、紫砂 , 这些东西都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手艺 , 做工讲究 。 择一事 , 终一生 。 通过《鼓楼外》能看到什么是工匠精神 , 然后可能会给观众启发:我做的这个职业 , 我是不是也这么认认真真地研究 , 用心做好了?
问:2022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关键一年 , 钟鼓楼又是这部剧的重要场景 。 《鼓楼外》此时的播出 , 是否也是一种对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助力?
答:一提钟鼓楼 , 北京人都知道 , 但什么是北京中轴线 , 中轴线涵盖哪些地方?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 那么《鼓楼外》这部剧就很好地反映了什么是中轴线 , 什么是钟鼓楼 , 北京中轴线有多美?希望这个剧对北京中轴线会起到一个宣传作用 , 全国观众通过《鼓楼外》能知道 , 北京的中轴线原来是这样的 。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孙佳音)
- 理想|我将永远忠于自己,披星戴月的奔向理想与自由。
- 人物|“名花可及那金花?”
- 书家|观于物,寓于书——宋元之际书家审美观念的转捩(下)
- 博物馆|潮安区新图书馆和博物馆建设进展披露,至于完工开放时间……
-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春分】一年之计在于春
- 于震|能自导自演还爱“玩家具”?原来你是这样的于震!
- |从“骆士宾”到自导自演《鼓楼外》,于震:拍出北京中轴线之美
- |《鼓楼外》导演于震: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 日本|日本平面设计展I'm Possible北京站将于4月2日开幕
- 立春|100首关于春的诗词,你都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