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在子女培养教育的过程中 , 父亲向来很有眼光 , 从不苟且马虎 。 他对生活从无个人要求 , 非常随和 。 唯有在学习和教育子女问题上 , 他却是一个十分顶真和固执己见的人 , 从来不肯将就妥协 。
三
父亲自小接受过良好教育和严格训练 , 他笃信小孩子启蒙开智慧要早 , 眼界一定要开阔高远 。 他一直试图用他的理念和方法来影响我们 , 因此非常重视人生宏观教育 , 希望我们从小打下终生有用的思想基础和学习能力 。
我们家孩子多 , 而生活来源仅为父母微薄的薪水收入 。 每年九月开学 , 父母亲就要为五个孩子的学费发愁 。 1958年初 , 母亲得大病生命垂危 , 经过医院输血4000毫升和抢救大手术 , 救回了一条命 。 但住院却欠下360元的自负费用 , 这在当年是一笔巨款 , 要每月从工资中扣还 。 母亲大病初愈在家休养 , 工资到手仅剩三十元 。 每到月底要向工会互助会借钱 。 寅吃卯粮 , 恶性循环 , 生活非常拮据 。 父亲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出门去艮山门外工厂上班 。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 , 漆黑的早晨雪花满天 。 为了节省 , 父亲出门上班从来不吃早饭 。 生活如此清苦节俭 , 父母却为子女订了《文汇报》《中国青年》和《中国少年》等报刊杂志 , 后来大哥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 父母亲想念儿子 , 家里又加订了《解放军文艺》 。 父母用书报杂志开拓我们的视野 , 充实我们的思想和知识积累;饭可以暂时吃不饱 , 精神和知识却不能营养不良 , 这就是父母的一贯思想 。 物质生活是非常的清贫 , 而精神世界却是相当的富有 。 这些精神文化知识 , 滋润和濡养了我们子女的成长和终生 。 并因此带来了重精神轻物质的价值取向 , 孰对孰错 , 见仁见智 。 但它确实深深影响了我们兄弟姐妹 , 最后成为我们大家一致共有的价值观 。
在家庭艰难困苦中 , 父亲始终把子女的教育放在最重要位置 , 倾注了他工作以外的大量心血 。 当子女们一个个成人自立后 , 随着第三代的出现 , 他开始把眼光和教育重心转移到孙辈们身上 。
1985年的“六一”儿童节 , 孙女儿珊珊刚满三周岁 。 那天 , 父亲捧出祖先怀熙公用过的大砚台和徽墨 , 他要用它来为珊珊传授书法 。 母亲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师 , 不赞同孙女儿过早启蒙习字 。 父亲一急 , 站起来和母亲商量 , 就让他试一次 , 半小时为限 。 如果孙女不喜欢就马上结束 。 母亲也就默然 。 父亲在习字薄上用红笔写好笔划 , 叫珊珊摹写 。 小天井里 , 一张方凳和一只小木凳当课桌椅 。 父亲握住珊珊小手教她执笔蘸墨 , 写下人生的第一笔 , 也写进了一生的恒心和志向 。
珊珊文静有书心 , 一笔一划用心描写 , 半小时竟一晃而过 , 父亲和母亲见状大喜过望 。 从此书法教学每日进行从无停顿 , 父亲居功至伟 。 珊珊四岁获少儿书法比赛特邀奖后 , 父亲特地拿钱 , 嘱我去官巷口邵芝严笔庄 , 买上好徽墨十条及廿支湖州中锋羊毫笔 。 后来父亲又拿五十元 , 嘱我们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中国楷书大字典》 , 这本大字典重达四公斤 , 定价三十八元 。 1987年我的月工资仅为三十四元 。 一个滂沱大雨天 , 我们去省新华书店买下这本沉甸甸的《中国楷书大字典》 , 像捧宝物一样带回家 。 父亲当即翻开字典扉页 , 以爷爷和奶奶名义用毛笔写下“立志乃成 , 隽奇勉旃”八个大字 。
- 电子竞技|WRL选手集训营:让更多电竞职业选手成为年轻人的榜样
- 陈珊|“事业和家庭,女人如何选择更有利于维系婚姻?”这是最好的答案
- 育儿假|育儿假不敢休?看看职场人是怎么说的
- |一图读懂丨重点人员如何做好防护?牢记这些关键词
- 技艺|万人说新疆 | 哈萨克传统骨雕艺术传承人革命·努尔克
- 事物|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为什么无用之学才最有用?
- |宿豫非遗传承人以“艺”抗“疫”宿豫非遗传承人以“艺”抗“疫”
- |麦路人投资方企业解析博物馆中古人存钱罐的奥秘
- 情人|不管夫妻还是情人,关系再好,也不要伸手要这三样东西
- |青年眼|建筑与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