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爱的人|怀念父亲

□邹杭定
我的父亲和母亲同生肖 , 都属鸡 。 如果他们健在 , 今年是他们的百年华诞 。 父母亲同年 。 母亲生日在正月 , 父亲生日是腊月 。 父亲小母亲十一个月 。 但是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年有稍长 , 反而更显年轻一些 。
|给爱的人|怀念父亲
本文图片

1966年春节父亲和母亲在杭州 。
赣东北的玉山县冰溪镇 , 怀玉山下 , 一座拥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山水古镇 。 它是父母亲的共同故乡 。 “冰为溪水 , 玉为山” 。 清澈的冰溪缓缓穿城而过;远远的怀玉山与三清山遥相呼应 , 风光秀丽 , 青山妩媚 。
农历辛酉年十二月初九 , 父亲出生于玉山县冰溪镇 。 这天正值农历小寒节气 。 民谚道 , “小寒再大寒 , 转眼又一年” 。 辛酉年第廿三个节气来临之时 , 已经逼近年关 。 冰溪镇北风呼啸 , 滴水成冰 。 隆冬季节对初生婴儿是一场严峻考验 。 凛冽的气候有时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
父亲后来果然一辈子畏寒怕冷 。 每到冬天 , 一早起来缩手缩脚 。 洗漱时 , 嘴里常会发出“嘶嘶哈哈” 的凉气吸溜声 。 他怕冷 , 也许和小寒节气出生有关 。 一个婴儿初到世界虽然不谙人事 , 感受却刻进了记忆 。 与生俱来的寒冷感觉 , 隐隐约约跟随了父亲一辈子 。
父亲一生命运多舛 , 幼年失恃 , 我的爷爷又需奔波在外 , 常常只有姐弟俩在家相依为命 , 这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讲 , 这是件残酷和悲惨的事 。 他的童年 , 缺失了母亲的怀抱和温暖 , 这个心理阴影一直挥之不去 。 短暂有过的母爱 , 令他一生念念不忘 。 甚至到了暮年 , 都还不能放下 。
1997年 , 父亲在德胜路我家写回忆录时 , 回忆起母亲小时候给他喂饭 , 教他识方块字的情形 , 几度哽咽 , 这是他心底仅存的关于母亲记忆 。 在他懵懂无知时 , 母亲难产不救 , 生命弥留之际 , 她竭尽全力频呼家人 , 要他们养护好她唯一的儿子 。 自此以后 , 母子天人永隔 , 那时父亲尚幼不足五岁 。 及至耄耋之年 , 回望人生 , 他思父念母之心愈切 , 悲从心来 , 不禁痛哭失声 。
2014年3月5日 , 父亲平静地走了 , 享年九十四岁 。 3月9日 , 学校在杭州殡仪馆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 学校领导孙静老师致悼词 , 师生同哀 。 父亲安卧鲜花丛中 , 面容安详 。
四年后的2018年12月22日 , 冬至日 。 孙静老师看到妹妹邹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怀念母亲的长篇散文《师生情》后很感动 , 他认真地对我说:“写写你父亲吧 , 他的一生真不容易……” 孙静老师曾仔细看过父亲留下的亲笔《自传》 , 对父亲一生坎坷经历十分感佩 。 他知道父亲双目失明后 , 在黑暗中摸索生活近三十年 , 他一辈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
母亲去世以后 , 父亲度过了最后的十年 。 虽有子女儿孙的悉心照顾也请了保姆专人侍候 , 但是年老体衰每况愈下 , 每一天都很不容易 。 即便是如此 , 父亲仍然坚强乐观与疾病作斗争 , 从不气馁言败 。 他以顽强的意志 , 坚持走到人生的终点 。 所以孙静老师才会从心底里由衷地发出感慨:“他的一生真不容易” 。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七年 , 孙静老师的话 , 我仍常常想起 。 夜深人静 , 楼下的汽车无声地驶过街路 , 窗外移动的灯光映在天花板上若明若暗 。 和父亲相处的岁月情景 , 如叠化的幻灯画面 , 在眼前一幅幅闪过 。 我怀念父亲 , 又害怕去写父亲 。 矛盾的心理令我始终犹犹豫豫 , 举笔落纸似有千斤 。 怀念双亲 , 推开尘封的记忆大门 , 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 , 都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