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近百岁老人深情吟唱!“口述歌册”记录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二 )


潮州歌册省级传承人林少红回忆说 , 十多岁她学会唱歌册 , 那时祖母双眼失明 , 她每晚都在屋里唱歌册给祖母解闷 , 引来不少邻居婶姆在屋外聆听 。 白天她们还一起交流歌册的故事情节 , 让祖母原本暗淡的日子变得有声有色起来 。
陈淑君老人说 , 她和姐妹们每天一起绣花 , 到了午后 , 就一起唱歌册提神 , 这样就不会犯困了 。 她说 , 唱歌册人越多越有气氛 , 会越唱越大声 , 并拉长腔调 , 唱到骂奸臣的句子 , 一激动还会加上肢体动作 , 她有一次在烧火时 , 唱着唱着 , 激动得不小心把歌册扔到灶里了 。
|六位近百岁老人深情吟唱!“口述歌册”记录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本文图片

陈淑君老人说 , 她和姐妹们每天一起绣花经常唱歌册提神 。
在当年 , 能拥有一整套的歌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 95岁的绿印老人回忆说 , 她哥哥在香港买了一整套《薛刚反唐》歌册给她 , 一共有五十多册 , 价值不菲 , 她出嫁的时候 , 就将这套歌册作为嫁妆带到婆家 。 这套歌册让她备受羡慕 , 总是有人来找她 , 央她唱歌册 。
|六位近百岁老人深情吟唱!“口述歌册”记录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本文图片

【|六位近百岁老人深情吟唱!“口述歌册”记录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图为绿印老人和她的“嫁妆” 。
田野调查保存歌册活态传承
为什么会想到开展这次田野调查 , 并通过视频形式来记录调查内容呢?麦微纯说 , 因为歌册的吟唱者和创作者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 如果不趁着现在利用影音技术将他们的记忆和演绎技法记录下来 , 潮州歌册的很多历史信息就会慢慢消失 , 对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将变得更加艰难 。
|六位近百岁老人深情吟唱!“口述歌册”记录非遗文化活态传承
本文图片

潮州歌册省级传承人林少红(左)录制潮州歌册吟唱场景 。
潮州歌册传唱人麦微纯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讲师 , 为了保护传承潮州歌册这一非遗文化 , 她不断学习潮州歌册的唱法 , 并经常到大中小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潮汕历史文化传播基地、文化馆非遗大讲坛等场所义务传播传统文化 , 演唱潮州歌册 。 为了将潮州歌册带进学堂 , 考虑到传统歌册中一部分内容不适合青少年学唱 , 她在传统歌册的基础上 , 根据现阶段发生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创作出一百多篇新潮州歌册 , 用潮州歌册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弘扬社会新风尚 , 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
麦微纯认为 , 对非遗文化的创新更需要尊重文化本质 。 歌册内容可以与时俱进加以创新 , 丰富演绎形式也可以加上配乐等 , 但歌册本质的形式必须保护 。 潮州歌册主要元素是故事加方言韵文 , 因而也可以说是“潮汕方言叙事诗” , 潮州歌册同小说一样 , 要有明确主题和完整情节 , 并注重塑造典型人物;歌册的歌文四句为一节 , 第一、二、四句押韵 , 要押方言平声韵 , 第三句不押韵 , 末字一定要是仄声字 。 像这些基本要素 , 不能随便更改 , 失去非遗文化原来的样子 。
为此 , 去年底她向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提出了“口述歌册”的课题 , 很快得到中心的大力支持 , 由林立、鄞镇凯等任顾问 , 麦微纯任组长组成项目组 。 麦微纯说 , 这次对潮州歌册吟唱者的田野调查 , 让她收获颇多 。 她发现歌册在演绎方面 , 因为原来没有乐谱 , 没有伴奏 , 并没有太过拘泥唱法 , 唱者随口而歌 , 只要唱得好听 , 能唱出完整情节 , 就能被听者所接受 。 但歌册也因潮汕不同地区创作 , 在押韵用字上有一定的区别 , 像用汕头、潮州、揭阳等不同地域口音创作的歌册 , 需要用不同的口音吟唱才能唱出准确的押韵 。 海边劳动妇女唱起歌册 , 往往声情并茂且肢体语言多 , 而田园家庭主妇唱起歌册 , 大多轻柔婉转 , 比较有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