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听她说|女性的“欢喜”为何总被污名化?( 三 )


本文图片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 [日]上野千鹤子 , 上海三联书店 , 王兰 译 , 2015
《欢喜》结尾 , “失去”经过懵懂、叛逆的青春期 , 经受爱情的磨难和洗礼 , 变成了一位真正的男人 。 他认识了一位女性 , 了解到女人的奥秘与欢乐、热爱与独立 , 他对女性世界的恐惧消失了 。 可以说 , “失去”在女性的感召下从“厌女”的男性世界中拯救出自己 , 成为真正的男人 。 这个情节恰当地验证歌德在《浮士德》中写下的名言——“永恒之女性 , 引导我们上升” 。 达恰·玛拉依妮并没有对男性彻底失望 , 在她看来 , 实现男女平权 , 除了女性的自我意识需要觉醒外 , 男性也要从小开始接受女权思想的洗礼 , 认知真正的女性世界 , 摆脱“厌女”情结 。 恰如她在书中所说的 , “如何最好地教育一个孩子尊重女性 , 并摆脱父权制的逻辑 , 而今天的男孩最终会不知不觉地吸收和重复这种逻辑 。 ”这是达恰·玛拉依妮某种理想主义信念的表现 。
《欢喜》原名Corpo Felice , 由意大利语直接译为中文是“欢喜的身体” 。 但女人真的能从身体获得欢喜的体验 , 而不遭受污名化吗?传统文化蔑视女性诉说身体的感受 , 尤其是性经验 。 “无人言说女性的性欲 。 尽管它活在女性的躯体里 , 却无法看见 , 它没有一个可见的可识别的形象 。 ”“只要人们提到女性性欲 , 就会想到男性性欲 。 女性性欲的独立存在并不为人们所承认 , 而迷失在了痛苦的模拟中 。 ”女性的身体是一具痛苦的身体 , 而不是“欢喜的身体” 。 达恰·玛拉依妮取这个书名 , 或许是想告诉读者 , 女性应该学会让自己获得“欢喜” ,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通往“欢喜”的路途坦荡又自然 , 女权主义激发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清除传统加在女性身上的束缚、贬损和污名 。 “发生在一个女人身上最糟糕的事情 , 恰恰就是迎合男性的思想 , 欣然且虚荣地将自己看作一个被追求的猎物 , 一样被渴求的物件 , 一份需要保卫的财产 。 ”远离物化自我的观念 , 女性才能获得“欢喜” 。
赞誉应该献给达恰·玛拉依妮 。 作为意大利当代文坛最为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 玛拉依妮终其一生都“站在女性立场上”关注女性的生活境况 , 积极为女性的利益发声 。 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 , 自1961年出版处女作《假期》起 , 已经有60余部作品问世 , 体裁包括小说、杂文、诗歌、新闻报道等 。 2021年6月25日 , 达恰·玛拉依妮获得第37届海明威文学奖(Premio Hemingway) , 这是晚到的荣誉 。 现年八十多岁高龄的玛拉依妮仍然笔耕不辍 , 最新作品是评论文集《温和的革命:对变化国家的思考》 。 我们很期待她的更多作品能翻译成中文 。
编辑:邓洁舲
二审:刘雅
三审:陈涛、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