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 四 )


文章图片
王羲之|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
文章图片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和“书”对应的是“契”,许慎《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书、契是两回事,“契”的本意是用刀刻在器物上,使之传久远 。书,指的是写在竹帛之上 。
中国文字有两大系统,一个是书的系统,一个是刻的系统,刻的系统称为“镂于金石”,书的系统称为“书于竹帛”,书是记述性的文字写在软材料上,刻是纪念性的文字镂刻于金石上,文体不同,对待文字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
篆书《峄山碑》,隶书《石门颂》《西狭颂》等都是石刻,到王羲之的时候变成了书稿、书信,还原了书法本身 。篆书“书”字本意就是手拿毛笔说话,“聿”字就像以手执笔,敏捷灵巧 。
所以“二王”的书法不是追求雄浑凝重,雄浑凝重一般是指碑刻,王书的特点是信手挥洒,轻松自如,自然表现出抑扬顿挫,大小变化,从而与语言逐渐同步 。所以说,使书法回到书写本身是王羲之的重大贡献,历史造就了这一伟大人物 。
王羲之|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
文章图片
在王羲之之前有三千年的书写历史,是文字演变史,是发现真理的历史,王羲之以后的历史则变成了书法家的风格史 。在三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王羲之最终发现了真理,出现了“古法”,王羲之的古法由晋传到唐,到颜真卿、柳公权戛然而止,五百年晋唐书法的口诀手授史到此结束,唐以后的书法则由于“法”的失落,从此一蹶不振,这就是苏东坡讲的,颜柳以后,笔法衰绝,书道中落 。苏东坡、米芾等后起的书法家都是对“法”的追寻,我们学习王羲之也是追寻失落的古法,而这个“古法”则是王羲之的第二大贡献 。
“古法”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也不是王羲之一个人完成的,而是前赴后继的一个团队,前面是蔡邕、张芝,中间是锺繇、王羲之,后面是王献之等 。王羲之对于笔法的功绩主要在于发现了“侧铺”笔法 。
王羲之|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
文章图片
前面讲毛笔在场,就是用毛笔写出的这根线怎样通过毛笔来说话,毛笔会说什么话,是由毛笔的性能决定的 。毛笔的笔毫通常有两种状态—束毫锥状和铺毫刷状 。但我们观察毛笔,一般想到、看到的仅是锥状,往往会忽略铺毫的状态 。王羲之恰恰将笔毫只有在手写过程中才会出现的刷子状自觉化了,从而转为艺术的自觉,这种方笔我们称之为“铺毫” 。
铺毫写出来的笔画像根带子,如果毛笔再稍稍转侧一下就会书写自如,我们称这一笔法为“侧铺”,表现在笔画的形态上就是卷锋,这是王羲之对于笔法的一个重大发现 。
就卷锋来说,其带来的结果是笔画不再是一个平面的状态,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个长长的笔画的其中一个部分,而是立体的有了空间透视关系 。
王羲之|书圣,为什么是王羲之?
文章图片
换言之,不仅仅是笔画,而且空白也被激活了 。在此之前,笔画之外的空白仅是无笔墨处,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卷锋的出现,使空白由余白变成留白,使一个作为物体的宣纸变成了一个伸手可入的空间,使空白有了纵深感,使得“白”成为“物”,从这个角度看,王羲之的字就是用彩带编制出来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