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旧时明月旧时情( 四 )


祖母的画作与诗文
祖母1901年出生在苏州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 , 她少年时读过江苏吴县私立明德女学校的高小 , 继而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预科与本科 。 她在嫁给祖父前及与祖父分离后 , 在苏州做小学老师和小学校长 。 与祖父结婚后 , 则随着祖父到北京去 , 做北京大学教授的太太并开始初为人母 , 弄璋弄瓦 。 抗战烽火中断了她平稳安详的生活 。 祖父只身随校南下 , 辗转西南联大等校任职 。 祖母则带着孩子们返回苏州 , 本打算稍事安定后 , 再带着孩子到后方去与祖父聚首 。 但战乱年代 , 上有婆母 , 下有襁褓里的小姑等五个孩子 , 终于未能如愿成行 。 抗战胜利后 , 祖父回到江南 , 接受了无锡江南大学之聘 。 1949年 , 祖父从江南大学任上 , 只身匆匆南行 , 先后在香港、台湾另设杏坛 。 从此 , 祖母与祖父海天相隔 , 音讯难通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连带她的孩子们也受到事业前程和个人生活的牵绊 。
然而 , 祖母有知识 , 有见解 , 有坚毅与豁达的性格 , 更有面临困境独立担当的果敢、克制、包容、忍让、乐观等品格 。 所有这些 , 其实并不是在我与祖母相处的小学时候 , 就能够直接从她身上体会到的 , 而是后来通过父辈特别是两个姑姑的回忆 , 通过后来整理祖母书信时的反复阅读 , 而认知和体悟到的 。 值得一说的还有 , 为了出版家书 , 我又寻找搜捡到了民国初年杂志中收有的祖母学生时代的三四篇诗文作品 , 还有一幅水彩画画作(图3) , 图画发表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友汇刊》第14期上 。 这些诗文画作品的再现 , 在我们大家庭中 , 引起惊喜 , 如获至宝 , 大家穿越时空 , 又一次走近母亲和祖母 , 增进了对她的认知和敬佩 。
这里 , 我转录她19岁时 , 发表在上海《少年杂志》(1920年)上的一篇文章 , 作为这篇回忆文章的结尾 。
说女子求学之要
1920年
“人无论男女 , 皆当自立 。 不能自立而徒借父母之庇荫 , 亲族之周恤 , 虽丰衣美食 , 亦可耻也 。 然则如何始能自立?曰:非求学不可 。 或曰 , 女子但能尽其治理家务、教导子女之天赋 , 即为已足 , 何必更求学问?呜呼!此大谬也 。 ……今姑勿论其他 。 即以家庭之间治理家务、教导子女论之 , 女子苟非略明书算 , 何能区划家政 , 使之井井有条?苟非读书明理 , 何能改良家庭教育?
况今者世局日新 , 东西各国之女子 , 无不与男子受同等之教育 。 凡社会之间 , 若工场 , 若商店 , 若邮电各局 , 若教育界 , 若慈善界 , 若医生、律师等业 , 无不有女子厕身其间 。 ……我国女子倘仍守无才是德之谬说 , 以求学为不急之务 , 吾恐非特女子失其自立之能力 , 即家庭生计、国家经济亦必受其影响 。
我女界同胞 , 奈何不猛省哉?”
从这里可以看到 , 祖母很早就有了女子当求学独立 , 不仅能够为家庭 , 更应该为社会、为国家发挥作用的思想 , 真是一位新时代有情怀、有抱负的才女学生!“女子当自立” , 这或许正是她“坚毅一贯”自强不息地走完一生的思想基础 。
【父母|旧时明月旧时情】旧时明月旧时情 , 这情 , 是长辈的恩情、是家人的亲情 , 也是那个时代普通的人情 。 祖母 , 就是那一轮遥远而放射着清冷光辉的月亮 , 一直高高地照耀着我 。
图①祖母和孙辈的合影
图②祖母被人们叫做“张先生”
图③祖母学生时期的画作
图④《钱穆家庭档案》书影
图⑤王洗马巷26号汪明銮故居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