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奇侠传|游戏论·中国故事︱《仙剑》二十七年的叙事与审美转向( 四 )


“人与命运关系”是传统的艺术表现主题 ,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俄狄浦斯王》(Oedipus the King)、曹禺的《雷雨》 , 以及中国古代大量的诗词歌赋 , 都带有对命运的思考 , 这是个体对生命及生命进程的反思 。 思考“人与命运关系”有不同的情感表现倾向 , “宿命”便是其中一种 , 它承认人的限度 , 表达出人在天命面前的无力感 。 引入“宿命观”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塑造手段 , 能够在解释情节安排的同时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 。
从《仙剑四》开始 , 《仙剑》游戏系列有了另一种“人与命运关系”的情感表现倾向 , 那就是为了“改命”而抗争 。
《仙剑四》的官方给定主题是“修仙” , 但其故事展开的关键却是围绕着一句经典道教箴言:“我命由我不由天” 。 游戏中 , 云天青在病逝前与其子云天河的一次谈话中说道:“死生在手 , 变化由心 , 地不能埋 , 天不能煞 , 此之为我命在于我也 , 不在于天” , 令云天河印象深刻 。 “我命由我不由天”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云天河的行动信仰与指南 , 这一点在其向陨落的琼华派弯弓的情节中集中体现出来 。 九天玄女得天帝旨意降下天火焚烧违背天道、妄图飞升的琼华派 , 云天河质疑此举是否会伤及山下百姓 , 因此与九天玄女争执:人也是天道的一部分 , 为何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九天玄女认为逆天改命是大事 , 但云天河手持上古神器后羿射日弓 , 又身怀不周山烛龙的龙息 , 最终以全身之气配合神器力量在空中毁去下坠的琼华 , 拯救了山下百姓 , 也在某种程度上实践了他“命不由天”的信条 。
“改命”的主题充斥着整部作品 , 从慕容紫英为改病躯被送入琼华修行、韩菱纱为扭转家族命运寻找长生不老之法 , 到琼华派为飞升逆天修行、玄霄不服天道对峙九天玄女 , 都是个体试图反抗与改变命运 。 这其实也符合“修仙”主题:以凡人之躯修炼成仙本身就是人对原生命运的抗争——因为不甘为凡人所以希望能够通过修行来改变自己的寿命长短与身份 , 因此“修仙”中本来便存有“改命”的愿望成分 。
《仙剑四》及之后的《仙剑》作品向“仙侠”转型 , 因此多少都包含了“修仙”的内容 , 且《仙剑五》《仙五前传》《仙剑六》与《仙剑七》虽然故事主题各异 , 却也都延续了“改命”的主题表现 。 “希望改命”未必真能“实现改命” , 但相比于一开始便感叹与屈服于所谓宿命 , “改命”中却有更加积极与主动的一面 。
“修仙”原本带有对入世人生观的消极回避色彩 , 是脱去凡胎、不念俗世的“独乐乐”;但是《仙剑》系列的“修仙”外皮下却是面对自身与他人命运的积极抗争 , 是想要“达则兼济天下”的“众乐乐” 。 因此《仙剑》的主题变化不仅是艺术表达的变化 , 也是其所输出的价值观的变化 。
《仙剑》以“改命”作为“修仙”的核心表现 , 实际也实现了对“修仙”意义的现代性改造 。 《仙剑》主角总体是无信仰的 , 他们虽然被设定为“修仙者” , 本质上却是“弑神”的:他们既不信奉神、仙 , 也不迷信神、仙的权威 , 甚至为“改命”与神、仙起冲突 。 因此与其说他们是“修仙者” , 不如说他们是“修道者” , 而其道是以“种族和谐”“群体自由”“天下公正”等为名的“大道” , 其行为也充斥着一种类似“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 也没有神仙皇帝 ,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只能靠我们自己”的现代性信念 。 当然 , 这本身也是因《仙剑》确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产物 , 是当代话语与叙事基调中的濡化物;而这样的表达本身也更符合在新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总体价值判断与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