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技术成瘾的社会中,你躲不了无处不在的“赌博机”

在中国 , “赌博”是一个不太能摆上台面的行为 。 即便是早已风靡大街小巷的娱乐活动——麻将 , 在道德上也常常遭遇诟病 。 公共话语中的麻将 , 常常与“玩物丧志”、“不务正业”相联系 , 在城市街头的公共空间里扮演着一个令人既爱又恨的角色 。 不过 , 在这种文化语境的影响下 , 我们也可能错失一些洞察现代文化的良机 。
2021年 , 美国人类学家娜塔莎·道·舒尔(以下简称舒尔)的作品《Addiction by design》引进国内 , 中译名定为《运气的诱饵:拉斯维加斯的赌博设计与失控人生》 。 这本书的英译本出版于2012年 , 目前 , 它在国内外的主要书评网站上都收获了不错的好评 , 而它聚焦的话题正是中国文化里很少正式谈论的“赌博” 。
社会|在技术成瘾的社会中,你躲不了无处不在的“赌博机”
文章图片

电影《雨人》剧照 。
舒尔曾于1992年-2007年间长期住在美国著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 , 通过十余年细致的民族志调查 , 试图解释人与赌博机的互动如何创造了一种“迷境”般的技术成瘾体验 。 在人类学作品的评价中 , 一本优秀的民族志通常不仅具有个案上的独特价值 , 同时也与某个重要的时代问题相联结 。 看似与大多数人生活无关的“赌博” , 其实恰恰是这样一个关键的联结点 。
正如舒尔作品的英文版标题所明示 , 《运气的诱饵》并非意在专门研究机器影响下的赌博成瘾 , 而是借此探讨了一个被技术浸润的现代社会中普遍的成瘾文化 。 如果我们浏览最近的一些有关社交媒体、手机、电子游戏如何让人成瘾的文章 , 会发现“老虎机”、“赌博机”的比喻其实随处可见 。
值得一提的是 , 哲学家桑德尔在中美两国都引发了广泛讨论的《精英的傲慢》一书中 , 同样在批判“运气平等主义者”的章节使用了“赌博机”(slot machine)一词 , 用以形容现代社会的精英“编程”了一种文化 , 告知弱者“愿赌服输”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运气的诱饵》所关注的“赌博” , 其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有关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隐喻 。
社会|在技术成瘾的社会中,你躲不了无处不在的“赌博机”
文章图片

《运气的诱饵》 , [美] 娜塔莎·道·舒尔著 , 李奇译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年12月版 。
撰文|刘亚光
现代社会的“赌博机”:
“祛魅”与“复魅”在机器上共存
拉斯维加斯一家赌场的监控视频里 , 一名赌客在赌桌前揉了揉太阳穴 , 向后靠了靠 , 然后突然晕倒在身边的客人身上 。 不过 , 那位客人毫无反应 , 身边的其他人也专注于自己眼前的筹码和桌上的牌 。 随后 , 他滑到地板上 , 发起癫痫 , 身体剧烈地抖动 , 好在赌场的医护人员及时赶到 , 他才逃过一劫 。
在一家专业戒赌网站上 , 一系列连续接龙的帖子写道:过去我整天整天坐在视频扑克机前......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 , 无法从赌博机前的座椅上离开 , 经常一坐就是整整10个小时 , 不出意外 , 几乎就不去上厕所......身体根本不听使唤 , “只有钱都用完了才会走” , 走的时候又恶心得要死......
社会|在技术成瘾的社会中,你躲不了无处不在的“赌博机”
文章图片

电影《离开拉斯维加斯》剧照 。
以上是舒尔在田野调查中记录的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 。 她认为 , 现代的赌博机让参与赌博的人们陷入了一种“机器迷境” , 赌客们悬置了对时间、社会关系、金钱的感知 , 彻底沉浸在赌博的活动中 。 而既往有关赌博的研究 , 过多地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赌客们的心理分析上 , 而对与他们互动的机器缺乏关注 。 而恰恰是人和机器的互动 , 造就了不断升级的这种“迷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