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走近杜甫——谨以此文纪念杜甫诞辰1310周年( 五 )


大义的种子就这样埋在了杜甫稚嫩的心田 。
而杜甫叔父(二叔)杜并的故事 , 也在他稚嫩的心田中埋下了孝义的种子 。 杜并的事迹 , 我们回去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 也是很感人的 。 他死时年仅十六岁 , 被世人誉为“孝童” 。 长安二年(702)四月十二日 , 杜并被安葬于洛阳建春门东五里(杜甫祖茔偃师首阳山前) 。 其父杜审言亲作祭文祭奠之 。 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左台监察御史苏颋(tíng)亲自为杜并撰写了墓志 。 称赞他为“安亲扬名 , 奋不顾身 。 行全志立 , 殁而犹生 。 ”当时巩县藉诗人刘允济也撰写了祭文 。
杜甫出生前十年他的二叔就死去了 。 所以 , 杜甫并没有见过二叔 , 但其二叔的事迹却足以影响杜甫一生 , 为杜甫后来成为有情有义、重情重义之人埋下了伏笔 。
优越的家庭条件 , 使杜甫打小就受到了规范的儒学教育 。 再加上天姿过人 , 聪颖早慧的杜甫“七岁思即壮 , 开口吟凤凰 , 九龄书大字 , 有作成一囊”(《壮游》) 。 十四五时便“早充观国宾” , 成为了政府聘任的国情观察员 。 “读书破万卷 , 下笔如有神 。 赋料扬雄敌 , 诗看子建亲 。 李邕求识面 , 王翰愿卜邻” 。 (《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往昔十四五 , 出游翰墨场 , 斯文崔魏徒 , 以我似班扬 。 ”(《壮游》)在大唐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东都洛阳 , 以诗赋见长的杜甫很早就在大腕云集的翰墨场里已崭露头角 , 成为令人青睐的“文坛新星” 。
十九岁以后 , 杜甫的经历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一、漫游时期 。 二、求仕时期 。 三、为官时期 。 四、飘泊时期 。
漫游时期:唐代诗家文人在应试之前 , 大都喜欢漫游 , 以开拓视野、阅历社会、广交朋友、增长才识 。 同时 , 还有另一个目的 , 就是籍此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 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 , 为科举应试作准备 。
开元十八年(730)(杜甫19岁) , 年将弱岁(20为弱岁)的杜甫便开始了自己的漫游生涯 。 先是游晋 , 至郇瑕(即今山西临猗) , 结识了韦之晋、寇锡等人 。 次年 , 即开元十九年(731) , 南游吴越 。 “东下姑苏台 , 已具浮海航 。 到今有遗恨 , 不得穷扶桑 。 王谢风流远 , 阖闾丘墓荒 。 剑池石壁仄 , 长州荷芰香 。 嵯峨闾门北 , 清庙映回塘 。 ”“枕戈忆勾践 , 渡浙想秦皇 。 越女天下白 , 鉴湖日月凉 。 剡溪蕴秀异 , 欲罢不能忘 。 ”(《壮游》)历时5年 , 遍历江南山水、名胜古迹 。 开元二十四年(736) , 杜甫因要回洛阳参加应进士试 , 不得不结束这次极具浪漫色彩、令他终生难忘的吴越之游 , 回到了故乡洛阳 。
开元二十四年(736) , “忤下功考第”的杜甫(25岁)随即又启程游历了齐赵 , 与苏源明等“放荡齐赴间 , 裘马颇清狂 。 春歌丛台上 , 冬猎青丘旁 。 呼鹰皂枥林 , 逐兽云雪冈 。 射飞曾纵鞚 , 引臂落鹙鶬 。 ”(《壮游》)杜甫的第一首《望岳》诗便作于此时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 那时的杜甫是多么地意气风发、青春飞扬 。
开元二十九年(741) , 杜甫的父亲杜闲下世 。 杜甫回到偃师为父亲守墓三年 。 公元742年 , 李隆基改元 , 是为天宝元年 。 天宝(公元742年正月——公元756年七月)三载正月朔 , 改“年”为“载” 。 天宝三载(744)四月 , 三年之孝完成后 , 33岁的杜甫在洛阳与44岁的李白相识 , 两人一见如故 , 遂相约同游梁宋 。 时大杜甫6岁的高适也正寓居梁园 , 于是三位便结伴同游 。 “忆与高李辈 , 论交入酒垆 。 两公壮藻思 , 得我色敷腴 。 气酣登吹台 , 怀古视平芜 。 ”(《遣怀》) 。 次年(745)秋 , 杜甫、李白才在山东衮州分手 。 在此期间 , 杜甫曾登上过泰山 。 “昔我游山东 , 忆戏东岳阳 。 穷秋立日观 , 矫首望八荒 。 朱崖著毫发 , 碧海吹衣裳 。 龟蒙不复见 , 况乃怀旧乡 。 ”《又上后园山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