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三国志》中的中国精神与人生智慧( 二 )


观古今之成败 , 能先见事机者 , 则恒受其福 。
(卷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
【译文】考察一下古今成败的例子 , 能先发现事机的人 , 就总是能得到好处 。
【启示】自古至今 , 谁能先把握事机 , 谁就能取得成功或胜利 。 成功与失败 , 往往只有一步之差 。 后知后觉 , 或时机到了还要左顾右盼、不敢行动者 , 将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 。
6、灵活者活 , 教条者死
权变之时 , 固非一道能定 。
(卷三十七《庞统法正传》裴《注》引《九州春秋》)
【译文】权宜机变的时候 , 本来就不是一种办事原则能定的 。
【启示】当变则变 , 不可死守教条 , 否则只能坐失良机 , 而使自己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
三国志|《三国志》中的中国精神与人生智慧
本文图片

7、成功之道 , 就是进退屈伸之道
能屈以为伸 , 让以为得 , 弱以为强 , 鲜不遂矣 。
(卷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译文】能够以屈求伸 , 以让求得 , 以弱求强 , 很少有不成功的 。
【启示】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 有所退才能有所进;善于进退屈伸 , 才能多获成功 。
8、成大事必备条件:认清形势 , 等待时机
智者不为小利移目 , 不为意似改步 , 时可而后动 , 数合而后举 。
(卷四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被小利与似是而非的状况蒙蔽 , 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后才开始行动 。
【启示】要想成大事 , 一不能目光短浅 , 二不能昏昧妄动 , 而是要把握形势、等待时机 , 否则不但不能成事 , 还会坏事 , 而陷身困顿危机之中 。
三国志|《三国志》中的中国精神与人生智慧
本文图片

——修身篇——
1、坚持自己的操守
经危蹈险 , 不易其节;金声玉色 , 久而弥彰 。
(卷十一《袁张凉国王邴管传》)
【译文】虽经历危险 , 而不改变其节操;如同金声玉色般的高贵品质 , 时间愈久愈能显现出来 。
【启示】烈火炼真金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只有经危蹈险 , 而永不易其节 , 才能显出一个人真正的伟大和高尚 。
2、君子慎独
戒慎乎其所不睹 , 恐惧乎其所弗闻 。
(卷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译文】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知道戒慎 , 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知道警惕 。
【启示】人要加强自身修养 , 应该时时处处警惕自己 , 特别是在无人而独处时 , 更应知道戒慎和恐惧 。 如果当着人面是一套 , 背着人又是一套 , 那就成了伪君子 , 早晚会被人发觉和鄙弃 。
三国志|《三国志》中的中国精神与人生智慧
本文图片

3、吃苦就是修行
但知乐 , 不知苦;不知苦 , 必将以骄奢为失 。
(卷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译文】只知道享乐 , 不知道艰苦;不知道艰苦的人 , 一定会因为骄奢而犯过失 。
【启示】只知乐而不知苦 , 必容易追求奢侈享乐而犯过失 , 甚至误入歧途 。 所以 , 不要害怕吃苦 , 没有吃过苦的年青人更要引以为戒 。
4、打好基础 , 根基才牢
物速成则疾亡 , 晚就则善终 。
(卷二十七《徐胡二王传》)
【译文】事情成功得快就败亡得快 , 成功得晚就能始终保持长久 。
【启示】这句话 , 对于那些不立根本、不务实际 , 而希望靠侥幸取巧以求尽早成名的人来说 , 确实值得引以为戒 。 所谓欲速则不达、大器晚成 。 速成的 , 往往根基不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