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副刊$肩住黑暗的闸门,在铁屋中呐喊 | 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周年( 六 )
“青铅色所谓浓雾,卷着黄沙,波涛一般的走”。城中的青年一再呐喊:“沙来了。活不成了。孩子快逃罢。”但老头子却宁可闭门守旧,否认风沙袭来的现实:“胡说,没有的事。”
直到“过了三年和十二个月另八天”,少年再次发出警告:“沙积高了,活不成了。孩子快逃罢。”说着,拼了死命,终于举起了积了许多沙的闸门,想要把那孩子挤出闸门。但老头子却拖那孩子回来说:“没有的事!”
文章插图
《救救孩子!》,赵延年。《狂人日记》插图。
走笔至此,鲁迅的寓意再显著不过:就在这个故事撰写的三个月前,五四运动爆发,青年们作为时代的主力军冲上广场,试图在内忧外患之中,以自己的一腔热血为这个国家谋求未来的希望。所谓的“过了三年和十二个月另八天”,正是从鲁迅自我沉沦的1915年袁世凯洪宪帝制算起,到五四运动的四年时光,而从十个月前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成为引爆新文化运动的一枚闪光弹后,时代似乎正在狂飙突进。鲁迅笔下肩起沉重闸门的青年,正是五月四日在广场上高呼呐喊的学生们。
希望看似就在眼前,但鲁迅却并未给这个寓言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明结局,而是以他一贯的审慎和戏谑将未来交到那些理应见证的未来的读者手中,他们可能是狂人,也可能是看客,而未来究竟如何,取决于他们愿意扮演哪个角色:
“以后的事,我可不知道了。
你要知道,可以掘开沙山,看看古城。闸门下许有一个死尸。闸门里是一个还是两个?”
04
论辩:围攻与回击
文章插图
肩起黑暗的闸门,《木刻版画选》,1934年。
“闸门”这个意象,在鲁迅的世界中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闸门意味着压迫,也意味着封闭和桎梏。肩起闸门的人,就是解放出希望和生机的觉醒者。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鲁迅不止一次在他的论说中,以闸门为喻,“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从此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肩住这“黑暗的闸门”的人,在鲁迅看来,应该就是五四一代觉醒了的“新青年”。1919年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与古旧朽腐的皇朝时代彻底告别。
从这一点来看,“闸门”可谓这一新旧对抗时代最恰切的譬喻,而且,从当时推广新式白话的文学革命的角度来看,“闸门”这个譬喻也相当独出心裁。然而,就像夏济安所指出的那样,“闸门”的灵感,实则来自于一部以隋唐乱世为背景的旧小说《说唐》。
在新文学中用旧典故,看似矛盾,但却是鲁迅文章的重要特征,其运用之游刃有余,一如闸门譬喻般不着痕迹。由此亦可看出鲁迅在古典文化上着力之深。从某种意义上说,倘使鲁迅没有发表《狂人日记》这样新文学的开辟之作,而继续潜心于“抄古碑”这样的金石碑帖之学,搜集古小说的钞本进行校勘整理,以他的卓越天资与勤勉,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名家。然而,六年后,一起事件却将鲁迅推上了争论热点。
1925年元月四日,《京报副刊》刊出一则征集广告《一九二五新年本刊之二大征求:青年爱读书十部、青年必读书十部说明》。“青年必读书十部”,则由《京报副刊》编辑部投寄给“海内外名流学者,询问他们究竟今日的青年有那十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项征集活动收获颇丰,前后收到答卷七十八份。其中胡适推荐的书目中西各半,中文书包括《老子(王弼注)》《墨子》《论语》王充的《论衡》、《崔东壁遗书》,英文书则包括柏拉图的《申辩篇》《裴多篇》《克里多篇》、莫尔的《契约论》和杜威的《我们怎样思想》的原版。梁启超推荐的书单包括《孟子》《荀子》《左传》《后汉书》《资治通鉴》《通鉴二十略》《王阳明传习录》《唐宋诗醇》和《词综》,他还谆谆告诫青年选择必读书的三项标准:
- 盛典|每一种过去都指向一个未来|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回顾
- 书单|每一种过去都指向一个未来|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回顾
- 新京报$《不确定宣言》:抓住本雅明的关键点
- 新京报#腾格尔这首代表作背后,竟然啥故事都没有?丨夜问
- 海贝&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 记忆|用12本书帮你记录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 记忆|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 读者|2021新京报年度特别致敬
- 花样滑冰&中国首部冰上舞剧《踏冰逐梦》入选“相约北京”
- 图书|“4元5本”,别让“图书盲盒”坏了市场秩序|新京报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