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下|陆建华|孟子的人性世界——从人性的本质、内容、根据与价值指向的维度看( 二 )


首先 , 孟子立足于人性自身 , 从人性的先天性、内在性、道德性的维度提出了自己对于人性的看法:“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 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 其良知也” (《孟子·尽心上》) 。 诚如徐复观先生所言 , 这种“言性 , 对当时一般人而论 , 乃是一种新说、创说” 。
从“人之所不学而能者”、“所不虑而知者”的角度来看 , 孟子认为人性本质上就是“人之所不学而能者”、“所不虑而知者” , 也即人不需要学习与思考就拥有的东西 , 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 。 这么说 , 所谓人性 , 就是指人先天具有的、内在于人的东西 , 而不是人后天人为所获得的东西 , 换言之 , 与人的后天因素无关 。 这么说 , 所谓人性 , 必须具有先天性、内在性 。
从“良知”、“良能”的角度来看 , 孟子认为人性本质上就是“良知”、“良能” , 也即人所具有的好的东西、好的知识与能力 。 这么说 , 所谓人性 , 就是指人所具有的道德性的东西、道德性的知识与能力 , 而不是人所具有的坏的东西、不道德的知识与能力 , 换言之 , 与人的坏的方面无关 。 这么说 , 所谓人性 , 还应具有道德性 。
从“人之所不学而能者”、“所不虑而知者”与“良知”、“良能”相联系的角度来看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就是“良能” , “所不虑而知者”就是“良知” 。 即是说 , 人性即是人先天具有的、内在于人的东西 , 这种东西就是先天的、内在于人的知识与能力 , 并且这种先天的、内在于人的知识与能力是好的知识与能力 。 这么说 , 所谓人性 , 虽是指人先天具有的、内在于人的东西 , 但是 , 并不是指人先天具有的、内在于人的所有的东西 , 而是指其中的部分的东西 , 而且 , 这部分的东西是好的东西 , 而不是坏的东西;所谓人性 , 虽是指人的先天具有的、内在于人的知识与能力 , 但是 , 并不是指人的先天具有的、内在于人的所有的知识与能力 , 而是指其中的部分的知识与能力 , 而且 , 这部分的知识与能力是好的知识与能力 , 而不是坏的知识与能力 。 这样 , 孟子所谓的人性本质上就是人先天具有的、内在于人的好的知识与能力 , 而不是后天人为所获得的好的知识与能力 , 换言之 , 与人的后天获得的好的知识与能力无关 。 这样 , 孟子所谓的人性 , 不仅具有先天性、内在性 , 还具有道德性 。
由上可知 , 孟子认为人性乃是先天的、内在于人的东西 , 这种东西就是人的与生俱来的知识与能力 。 从价值的维度看 , 这种东西、这种与生俱来的知识与能力是好的东西、好的知识与能力 , 因而其价值指向“善” 。 这里 , 通过对人性的“良知”、“良能”的界定 , 孟子从人性的本质层面就确立人性之“善” , 这是其高明于他人之处 , 也是其性善论的独特之处 。
在明确人性的先天性、内在性、道德性之后 , 孟子对当时儒家已有的人性学说以及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的人性学说从人性的本质的维度加以批评 。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 , 则故而已矣 。 故者以利为本 。 所恶于智者 , 为其凿也 。 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 , 则无恶于智矣 。 禹之行水也 , 行其所无事也 。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 , 则智亦大矣 。 天之高也 , 星辰之远也 , 苟求其故 , 千岁之日至 , 可坐而致也”(《孟子·离娄下》) 。 就是直面并剖析儒家现有的人性学说以及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的人性学说对于人性本质的理解 , 指出儒家现有的人性学说以及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的人性学说 , 也即天下人的人性学说之所以是错误的 , 根源在于对人性本质的理解就是错误的 , 具体言之 , 都是把“故”误作“性” , 也即把人的行为的原因、理由误作人性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