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 , 当惯啃老族的杜甫在家里显然是个“连油瓶倒了也不扶”的主儿 , 既没干过体力活 , 也不懂什么生意经 , 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读书作文、交友旅行上了 。 不过 , 这一次经历过丧父之痛的杜甫显然变得开始吃目了 , 似乎多少有了点家庭责任感、个人危机感 。 如果说二十五岁那年 , 杜甫对自己“忤下功考第”还满不在乎的话 , 那么 , 三十五岁的杜甫 , 面对自己韶华将逝 , 一事无成的悲催状态 , 显然心里已经发毛了 。
怎么办呢?杜甫唯一的选择就是走取仕之路 。 本来当大官就是杜甫的人生奋斗目标 。 (与“致君尧舜”这一崇高政治理想相配套的 , 便是他的“稷契之志” 。 )然而 , 自25岁那年落第之后 , 很长一段时间 , 醉心于漫游的杜甫似乎将这一人生追求给雪藏了 , 直到十年之后 , 才重新激活了进京求仕的程序 。 正好此时 , 朝廷下发了“欲广求天下之士 , 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的诏书 , 自信满满的杜甫便随着考生大军的洪流涌入了长安 。 这一次 , 杜甫是躇踌满志、志在必得 。 并坚信自己能够倚马可待、马到成功 。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 由于右相李林甫的嫉贤妒能、私心作崇 , 杜甫与众多考生一样 , 仅因他的一句话 , 又一次在天宝六载(747)的国家大考中名落孙山 , 遭受了命运的“滑铁卢” 。 “既而至者皆试以诗、赋、论 , 遂无一人及第者 。 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 。 ”谁能料到 , 李林甫的这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弥天大谎” , 竟在一向圣明的明皇那里得以“瞒天过海”并盖章生效 。 由此可见 , 此时的明皇真的已是“眼花耳聋” , 不再“耳聪目明”了 。 明皇失明 , 这既是明皇个人悲剧的前奏 , 也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序曲 。 (未完待续)
【诗圣|走近杜甫——谨以此文纪念杜甫诞辰1310周年】来源:巩义杜甫文化研究会
- |从杜甫诗看七律句式16,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 花径|从杜甫诗看七律句式15,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杜甫|金石开:当下诗歌依旧精彩地“活”着
- 杜甫|花建:文化遗产变文化资产需破解“基因密码”
- 底气|南飞雁:杜甫是力量,杜诗是底气|中原作家
- |杜甫到底是如何成为大诗人的?
- |精选诗歌|向渭河走近一步
- 历史|出凡入凡一诗圣
- 诗圣|出凡入凡一诗圣
- |从杜甫诗看七律句式13,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