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阅读丨朱良志:《石涛画语录》中的“蒙养”与“生活”( 六 )


|清晨阅读丨朱良志:《石涛画语录》中的“蒙养”与“生活”
本文图片

▲石涛 松溪茅舍
但此卦六五爻辞说:“童蒙 , 吉 。 ”象曰:“童蒙之吉 , 顺以巽也 。 ”程颐《周易程氏传》卷一:“以纯一未发之蒙而其正 。 ”程颐这一解说开辟了另一条重要思路 , 就是以蒙养心 , 以蒙正己 , 蒙在这里已不是需要启蒙的对象 , 而是作为纯备圆融的自然大道 。 这一思想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 , 於穆不已 。 於乎不显 , 文王之德之纯 。 ”天地的德行就是纯而不杂 , 备而不缺 , 所以《中庸》说:“此天之所以为天也” , 这就是天的本质 。 中国哲学回归天道 , 表达的是一种人间的道德追求 。 而石涛这里强调的回归童蒙的思想 , 表达的是一种艺术真实论思想 。
|清晨阅读丨朱良志:《石涛画语录》中的“蒙养”与“生活”
本文图片

▲石涛 松荫研读图
在石涛看来 , 蒙在一定意义是一种童蒙 , 即是真 , 石涛并不认为画家深入自然 , 是启自然之愚昧 , 而是要以鸿蒙之道启我之蒙昧 , 在他看来 , 自然的原初状态就是一种童蒙 , 正像老子所说的“婴孩之心” , 李贽所说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 , 它是真实无妄的 。 而处于尘俗中的画家 , 就是处于蒙昧之中 , 丢失了贞一之理 , 画家平素的心胸还需要提升 , 需要净化和深化 , 因为杂而不纯 , 缺而不备 , 造成了心灵上的蒙昧 。 石涛就是要用纯一未发的蒙 , 来发溺于俗尚中的蒙昧 , 从而助其学、养其正 。
由此可见 , 他所谓“未曾受墨 , 先受其蒙 , 既而操笔 , 复审其养 , 思其蒙而审其养 , 自能开蒙而全古 , 自能尽变而成法 。 ”就是对纯一圆融之理的回归 , 这就是他的“蒙以养正”——以纯一不杂之天蒙养性灵之蒙昧——的真实涵义 。
综上所论 , 石涛的蒙养概念包含了天蒙、鸿蒙、童蒙等多种意义 , 但基本意思是强调回归天道 , 以贞一不杂之理来持养性情 , 以达圆融之境 。
|清晨阅读丨朱良志:《石涛画语录》中的“蒙养”与“生活”
本文图片

▲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关于生活
“生活”作为一个画学术语 , 也是其独创 , 虽然古代画论也有人曾涉略 , 如与其大致同时的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上说:“子久神情 , 于散落处作生活 , 其笔意于不经意处作凑理 。 ” 但南田并没将“生活”当作一个独立的画学术语 , 他所表达的意思与石涛并不相同 。 石涛是将“生活”刻意创造成一个独立的画学术语 。 “生活”一语是古代汉语中早就存在的一个合成词 , 石涛在其中注入了丰富的画学内涵 , 使其成为一个与“蒙养”相对的概念 。 在《画语录》中 , 石涛提出了“操蒙养生活之权”的问题 , 认为表现山川万物必须识得“生活之大端” 。 他说“墨非蒙养不灵 , 笔非生活不神” , 所以 , 在他看来 , 对“生活”的追踪也成为一个画家必修的功课 。 石涛予“生活” 以很高的位置 , 他说要于“墨海里立定精神 , 笔锋下决出生活” , 他在一则题画跋中说道:作画的高妙之境在于“处处通情 , 处处醒透 , 处处脱尘而生活” 。 “生活 ”是绘画的崇高审美理想 , 画得“生活”则自臻高致 。
石涛的“生活”和今人所说的“生活”一语意思显然不同 , 今人所言之“生活”乃是人的活动 , 人的生活方式等 , 石涛的“生活”概念表达的主要意思并不在此 。 石涛所言之“生活”到底如何解释 , 当今研究者意见甚有分歧 。 黄兰波以“生活”为“生活体验” , 他在解释“笔非生活不神”时说:“用笔非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便不能神化”。 李万才也认为 , “生活”就是丰富的生活体验 。 俞剑华认为“生活”就是“体验事物的意思” , 他解“生活之操”为“对于生活有深刻的体验” 。 韩林德认为 , “生活”是“强调大自然中万物生命力运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差别性”。 杨成寅说:“生活是大自然的具体审美属性 , 主要是可视的外在美” 。 吴冠中说:“生活应是指复杂多样的万象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