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善的立场 , 针对告子的“性犹湍水也 , 决诸东方则东流 , 决诸西方则西流 。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告子上》)的论调 , 孟子反驳道:“人性之善也 , 犹水之就下也 。 人无有不善 , 水无有不下 。 今夫水 , 搏而跃之 , 可使过颡;激而行之 , 可使在山 。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 人之可使为不善 , 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
这里 , 孟子认为告子以水之流向比喻并论证人性之善与不善 , 从水之可以向东流与向西流也即水之流向的不确定性 , 论证人性在价值维度的不确定性 , 也即没有善与不善的区分 , 这种论证方式是错误的 , 结果当然也是错误的 。 因为水无论是向东流还是向西流 , 都不是水之本性使然 , 而是外力使然 , 也即取决于人为之“决” , 因而不可以据此论证人性之善与不善问题 , 至多只能论证人之外在行为的善与不善受制于外在因素、受制于人为 。 与告子针锋相对 , 孟子在反驳告子的人性无善与不善之分别的观点及其以水喻性的论证方式的错误之时 , 同样以水喻性 , 论证人性之善 。 孟子的理由是 , 人性如水 , 水从表面上看可以流向四面八方 , 可是 , 从本质上看 , 永远流向下方 , 这是水的本性或曰水的本性使然 , 同理 , 人性无论在外显、实践过程中如何表现 , 从道德层面看都是善的 , 这是人的本性或曰人的本性使然;水之所以能够向上流动 , 恰是由于违背水之本性的结果 , 同理 , 人之所以有不善的行为 , 恰是由于违背人性的结果 。
六、人之为恶的原因:违背人性
人性是人的“良知”、“良能” , 其内容是仁义礼智 , 顺性而行 , 人的行为指向“善” , 所以 , 人性善 , 这是孟子的逻辑进路 。 可是 , 为什么有的人的行为却是恶的 , 如何从性善立场解释人之行为之“恶” , 这是孟子无法回避且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 。
在孟子看来 , 人之行为之“恶” , 与人之本性无关 , 更非顺性而为的结果 。 为此 , 孟子曰:“乃若其情 , 则可以为善矣 , 乃所谓善也 。 若夫为不善 , 非才之罪也” (《孟子·告子上》) 。 这是说 , 人性是向善的 , 有的人的行为的不善 , 不是人性本身、人的天生的资质的原因 。
既然人之行为之“恶”不出于人性 , 那么 , 人之行为之“恶”的原因何在?孟子认为原因有二:一种是外在原因 , 一种是内在原因 。 关于外在原因 , 孟子曰:“今夫水 , 搏而跃之 , 可使过颡;激而行之 , 可使在山 。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 人之可使为不善 , 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 此谓水之本性是向下流 , 水流向下是出于水之本性 , 至于水高过人之额头、流上高山 , 不但不是出于水之本性 , 而且还是违背水之本性的结果 , 究其因 , 乃是外在情势、人为因素所迫 。 简言之 , 水本向下流 , 其流向的改变并非水之本性的缘故 , 而是外在因素所起的作用 。 与此相似 , 人性本善 , 人之善行是出于人之本性 , 至于人之行为之“恶” , 不但不是缘于人性 , 而且还是违背人性的结果 , 究其因 , 也是外在的各种因素造成的 。 简言之 , 人本向善 , 其行为之“恶”并非人之本性的缘故 , 而是外因在起作用 。
顺便言之 , “夫水 , 搏而跃之 , 可使过颡;激而行之 , 可使在山” , 只是暂时的 。 再说 , 水即便“过颡” , “过颡”之后还是向下落的;水即便“可使在山” , “可使在山”也是水下落的结果 。 这意味 , 人之为恶 , 也是暂时的 , 一旦挣脱各种外在的不利因素的制约 , 就会顺性而为而走向“善” 。
- 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 孟子|林桂榛 张晚林丨孟子讲道德是“性—心”or “心—性”
- 孟子|贤者之乐|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 孟子$鬼谷子:想要摸清别人真实想法,一句话不妨看看,或能受益匪浅
- 老子#上联“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五子名扬千古”,下联太经典了
- 孟子!孟子的公正思想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结合将孔子亲疏尊卑思想而应用
- 孟子!“七十三”和“八十四”,为何是民间特别忌讳的两个年龄
- 孟子$孔、孟、颜、曾四圣怎么排位?为何起名字辈用一样的,由谁定的?
- 孟子$古代穷人吃什么?菜单放到如今,你可能一口也不愿吃
- 李耳&孔丘称孔子,庄周称庄子,孟轲称孟子,李耳为何称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