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下|陆建华|孟子的人性世界——从人性的本质、内容、根据与价值指向的维度看( 十 )


由于人之“体”由“身”与“心”所组成 , 那么 , 孟子的“仁也者 , 人也”(《孟子·尽心下》) , 究竟是指“仁也者 , 人之‘体’也” , 还是指“仁也者 , 人之‘身’也” , 抑或是指“仁也者 , 人之‘心’也”呢 。 如果是指“仁也者 , 人之‘体’也” , 那么 , 就意味人之身心、人之一切皆是道德存在 , 构成人之“体”、人之身心的“气”都是特殊的“气”、优越于构成自然万物的“气”;如果是指“仁也者 , 人之‘身’也” , 那么 , 就意味人之“身”是道德存在 , 构成人之“身”的“气”是特殊的“气”、优越于构成自然万物的“气” , 而构成人之“心”的“气”则与构成自然万物的“气”一样;如果是指“仁也者 , 人之‘心’也” , 那么 , 就意味人之“心”是道德存在 , 构成人之“心”的“气”是特殊的“气”、优越于构成自然万物的“气” , 而构成人之“身”的“气”则与构成自然万物的“气”一样 。
从孟子“仁 , 人心也”(《孟子·告子上》)来看 , 孟子的“仁也者 , 人也”(《孟子·尽心下》)应是基于“仁 , 人心也”(《孟子·告子上》) , 人在本质上的道德存在基于人之“心”的道德存在;在人之“身”与“心”之间 , 确立人之为人的本质的 , 既不是“身”与“心”的共同体 , 也不是“身” , 而是“心” 。 这说明 , “仁也者 , 人也”(《孟子·尽心下》)应是指“仁也者 , 人之‘心’也” 。 这样 , 孟子实是认为人由“气”所构成 , 其中 , 构成人之“身”的“气”就是构成自然万物的“气” , 而构成人之“心”的“气”则是特殊的“气” 。 当然 , 这种特殊的“气”只是构成自然万物、构成人之“身”之“气”中的精华 , 而不是别有一“气” 。 即是说 , “气”构成人和自然万物 , 是人和自然万物的本体 , 其中 , 构成人之“心”的“气”是其精华 。
构成人之“心”的“气”或者说作为“心”之物质基础的“气”是什么样的“气” , 孟子没有直接说明 。 不过 , 这种“气”既然是构成人之“心”的“气”或者说作为“心”之物质基础的“气” , 对于人自身来说 , 必定是先天的、人之固有的“气”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内在于人的“气” , 而不是后天的、人之外的“气” , 更不是与人无关的“气”;必定是特殊的“气” , 有道德属性的“气” , 从而为“心”之“仁”提供物质基础 。 从孟子关于“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的论述来看 , 这种“气”很可能就是“浩然之气” 。
之所以这么说 , 原因有三:其一 ,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 称“浩然之气”为“吾浩然之气” , 谓“浩然之气”是我之天生的固有之“气” , 可见其是与生俱来的、内在于“吾”的“气” , 括而言之 , 则是与生俱来的、内在于所有人的“气” 。 其二 , 关于“吾”之天生的固有之“气” , 孟子仅仅论及“浩然之气” , 而没有提及其他任何之“气” 。 换言之 , 在孟子看来 , 只有“浩然之气”才是“吾浩然之气” , 才是人之本来就有的 。 其三 , “浩然之气”具有道德属性:“其为气也 , 至大至刚 , 以直养而无害 , 则塞于天地之间 。 其为气也 , 配义与道” , “是集义所生者 , 非义袭而取之也” (《孟子·公孙丑上》) 。 这是说 , “浩然之气”是构成人和自然万物的“气”“集义所生” , 是“气”积累“义”并与“义”相结合的产物 , 这种气从构成或者说结构的层面看 , 就由“气”“配义与道”而组成 , 也即由“气”与“义”、“道”向配合而组成 。 既然如此 , “浩然之气”这种特殊的气就是道德性的“气” , 自身具有儒家所言的“德” 。